犹太首富:罗斯柴尔德金融家族(8)

媒体:中金在线  作者:李隆旭
专业号:邵文军   2008/2/23 8:56:49

目录

  滑铁卢——芝麻开门!(1)

  当机会来临时,不敢冒险的人永远是平庸之辈。

  ——《塔木德》

  借用资源经营

  “既使是风,也要嗅一嗅它的味道。”

  “只要团结,世上就没人能战胜你们。”

  犹太人历来以冒险家闻名于世。在经历了护主风波,终于如愿当上了威廉的皇家理财商后,老罗斯柴尔德并未满足。虽然靠上了威廉这棵大树,但他还是没有安全感,不愿把自己的财富积累建筑在某个权贵一时间的喜怒哀乐上。老罗斯柴尔德与贵族们打了30多年的交道,他深知这些老爷们刻薄寡恩的秉性。贵族是一种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同富贵的动物。虽然自己豁出命来保住了主子的家产,但如果你不是他们中的一员,在形势转好后,威廉会毫不犹豫地过河拆桥,现在迫于形势赏赐给自己的经济特权,会随时被他收回去。要最终获得财富的自主权,只有靠自己。

  犹太人根深蒂固的危机感与忧患意识,使他们创业时走第一步的时候,已经在想着下一步。18世纪末,老罗斯柴尔德一边帮着威廉理财,一边在探索着更可靠的赚钱之道。在这个时候,他生意的重点是为威廉处理欧洲各国的贷款,但原先从事的进出口贸易并未放下。在与欧洲各国的贸易往来中,老罗斯柴尔德逐渐发现自己的账本上,与英国的生意在不知不觉中从进出口兼有变成了纯进口,其项下的利润对家族企业的贡献度不断上升,这使老罗斯柴尔德开始对英国产生兴趣。当年他15岁在汉诺威银行当听差时,就对英国的情况略知一二,知道这个小岛国通过工业革命,生产力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已经成了“世界工厂”。这时候,老罗斯柴尔德与英国的生意往来仅是做二道贩子,即从英国批发商那里买进布料等各种商品,然后再加价在德国卖出去。犹太人不安于现状及爱追根寻底的个性,使老罗斯柴尔德产生了绕过批发商,直接同英国做生意的念头。

  1798年,老罗斯柴尔德将自己的三儿子内森派往英国开拓生意,这无意中使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建立跨国金融王朝方向上走出了第一步。那年,内森21岁。这位罗氏家族的三男并没有继承他父亲坚忍、随和的性格,他脾气暴躁,做事比较粗心。内森登陆英国的时候,一句英语也不会讲,身上只带了老罗斯柴尔德给他写的几封介绍信,还有2万英镑做生意的本钱。老罗斯柴尔德认为,内森是他5个儿子中最聪明的,他低买高卖的本事比任何人都大。更重要的是,老罗斯柴尔德发现这个儿子在对细节不关心及暴躁的性格表面下,是个抓大放小、有战略眼光的人,很适于独当一面。

  内森在英国纺织城曼彻斯特落下了脚,一待就是六年。内森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第二代中的佼佼者,他五短身材,其貌不扬,有一头火红的头发,下唇老向下耷拉着,眼珠是蓝色的,像牛眼一样地向外突出。在法兰克福的店铺中,内森负责站柜台的工作,不跑外场。到了英国后,孤身一人的他拳打脚踢,进货、销售、看店、结账一把抓,十分辛苦。内森在英国的商号主要做纺织品生意,他在英国进货,向欧洲大陆贩售。由于欧洲大陆严重缺乏工业品,从英国进口的任何货物都能在欧洲大陆卖出好价钱。

  在英国独当一面后,潜伏在内森身上的商业天才像火山一样地爆发了出来。光做低进高出的代销,已满足不了这位未来在罗斯柴尔德家族中有“元帅”之称的商业巨子的胃口。在从事了一两年的成品贸易后,精明的内森就开始做所谓的“三道利”生意。他深入英国南部纺织厂密集的小城镇,直接找厂家批进坯布,再送至北部的制造商处,找人染色、上花,裁成布匹,再加工成衣服、餐巾、窗帘等制成品,直接向欧洲大陆出口。通过这种模式,内森采购到了最便宜的原料,同时将商品增值度最高的中、后期生产阶段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从而控制了产品的最终定价权,摆脱了传统杂货店主在批发商面前寄人篱下的被动处境。内森这种既当工业家、又当零售商的经营模式,极大减少了中间商对自己的剥削。他同时从产品整染、制成和零售三个环节赚钱,保证每个环节至少能赚一道利,这使得他的发财速度远远超过了曼彻斯特商场上的其他商人。伦敦即景。与讲究门第的欧洲大陆不同,内森时代的英国婚姻,金钱色彩十分强烈。内森当初登陆英国时,身上带着老罗斯柴尔德给的2万英镑的本钱。在强手如林的英国商场摸爬滚打6年后,靠着自己独创的“三道利”生意法,到1804年,内森的2万英镑已经变成了5万英镑,整整增值了2.5倍。在当时生产力水平还很低的欧洲,这种财富增长的速度是很惊人的。内森的生财有道,不仅赢得了老罗斯柴尔德的赞赏,同时也使这个五短身材的王老五抱得美人归。

  在内森用自己的“三道利法”在曼彻斯特商圈里大展拳脚的时候,一位同样在英国经商的犹太富商,正饶有趣味地注视着内森的一举一动。他叫列维?科恩,很早起就到英国做亚麻布生意,与内森一向有业务往来。科恩在英国经商20多年,生意十分兴隆,是当时英国犹太人中的首富。在与内森交往几年后,科恩发现小伙子虽然谈吐粗鲁,但很有思想,而且还是个实干家。科恩的老婆给他生了一大堆女儿,个个出落得如花似玉。身为人父,科恩无时无刻不在为女儿的终身大事操心,希望所有的女儿都能找个好婆家。内森的强干、上进,使科恩不禁起了将其招为东床快婿的念头。为了实现自己的计划,老练世故的科恩说干就干,时不时借口谈生意,将内森拉到自己家里吃饭、议事,从而能自然而然让自己的一大堆闺女出面作陪。

  与曼彻斯特城里那些赚了点钱就去逛窖子的小开不同,内森在私生活上是个律己甚严的人。他在英国光棍一条,平时除了做内森全家福。他有四子三女。犹太家庭一般都人丁兴旺。

  生意外鲜少娱乐,生活过得到比较枯燥。同为犹太人的科恩的款待,使内森有了“到家”的感觉。而每次去科恩家,与科恩的那几个青春逼人、唧唧喳喳的女儿聊天,也给了这个工作狂式的生意人身心上极大的放松。久而久之,即便没有科恩的主动邀请,内森也情不自禁地常往科恩家跑。没多久,他便看上了科恩那一大堆闺女里最动人的一个——美丽大方的汉娜,两个年轻人的感情发展得很迅速,很快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18世纪末的英国,是全世界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当时金钱婚姻的色彩已经十分强烈,这与仍处于讲究门第、爵位的欧洲大陆,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决定招内森为婿前,谨慎成性的科恩把小伙子请到家中,要求准女婿把银行存折拿出来看看。这下可惹恼了火暴脾气的内森,他断然拒绝出示存折,还毫不客气地冲着自己未来的丈人、丈母娘,和在客厅门口探头探脑的汉娜的一大群姐妹们吼道:“老头子,你别跟我来这一套!我的钱能把你所有的女儿都买下来!”

  内森这一粗野但充满自信的回答把科恩逗乐了,使他对内森的才干更加坚信不疑。1806年10月,内森高高兴兴地把汉娜娶进了门。新娘没有空手来,英国的犹太首富嫁女儿有自己的排场。汉娜给内森带来的嫁妆是1万英镑的现金,这笔钱相当于今天的100多万美元。内森与汉娜的婚姻十分美满,膝下育有四子三女。

  光棍娶亲,必有好运。对内森而言,这个好运还来得挺快。1806年11月,也就是内森与汉娜成亲后的一个月,欧洲发生了一件大事。拿破仑在柏林发布了“大陆封锁令”,强迫整个欧洲大陆停止与英国通商,企图以禁运、禁商为手段,从经济上扼杀以贸易立国的英国。封锁令发布后,英国商人如丧考妣,在破口大骂拿破仑之余,无一不对自己生意的未来忧心忡忡。他们望着自己满仓库发不出去的货,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担心自己会因资金周转不灵而破产。

  聪明人往往会在大众最悲观的时候看到机会。大陆封锁令公布后不久,脑子转得极快的内森就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兴奋地搓着手,压低声音对新婚妻子说:“亲爱的,你真是我的福星!发大财的时候到了!”汉娜不解地看着丈夫问道:“现在做生意的都叫苦连天。前几天我回娘家的时候,爸爸也在唠叨手上的布料都卖不动,将来只能削价处理了。你难道有什么魔术能变出钱来吗?”

  内森答道:“怎么赚钱,我不能告诉你,天机不可泄露。赚钱的门道知道的人越多,就越不灵。这次我是绝对有把握的,不信的话,你就在家等着数钱吧!现在我要出去张罗一些事儿,不陪你了。”说罢,内森就冲出家门,在街上叫了辆出租马车,直奔自己的商号。

  一到目的地,内森首先下令给自己所有的职员,让他们带上商号里能够腾出来的所有流动资金,迅速去曼彻斯特、伦敦市场,寻觅因大陆封锁令而无法运往欧洲、而被迫以跳楼价处理的商品,从剪刀、衣料、鞋帽、时装,到锅碗瓢盆,只要是便宜货,见什么买什么。然后他坐到书桌前,给远在法兰克福的父亲写了一封密码信,派心腹坐上最早的一班去欧洲大陆的快帆船,在法国登陆,一路租借各国政府的驿马,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信送到老罗斯柴尔德的手上。

  内森的建议是走私。19世纪初,英国在工业革命方面已经远远地走在欧洲大陆的前头,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生产严重过剩,而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化程度十分落后,基本不具备大批量生产商品的能力,在日用消费品及纯工业品(主要是英国生产的机器及钢铁制品)方面,一刻也离不开价廉物美的英国货。既便当时战无不胜的法国,从达官贵人到升斗小民,亦极度依赖英国商品。拿破仑的妻子约瑟芬皇后那一套套穿一次就丢的华丽时装,除样式设计是法国的外,从布料、花边、内衬到纽扣,都是地地道道的英国货。巴黎市民家庭都以拥有一把精巧、锋利、耐用的英国剪刀为荣。

  拿破仑的封锁令,造成欧洲大陆日用工业品的极度缺乏,而英国因受封锁,囤积了难以计数的、主要用于出口的日用工业品。从这个巨大的反差中,内森看到了巨额的利润。他所要做的,就是要在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之间驾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就是走私。在给老罗斯柴尔德的密信中,内森指出,法国虽是战胜国,但工业水平落后,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无法满足本国及被其征服的广大欧洲国家在工业品方面的需求。拿破仑对英国搞贸易禁运,是给前述状况火上加油,将给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民众,带来巨大的生活及生产不便。罗斯柴尔德家族应先行一步,以走私等非常规手段,高价将英国过剩的工业品卖给需求强烈的欧洲大陆国家。

  在拿破仑帝国的刺刀下走私,需要四样东西:强大的船队、有效的分销渠道、政治后门和雄厚的资金。在船队与分销渠道方面,罗斯柴尔德家族轻松地解决了问题。英国是个航海国家,是第一海军强国,拥有世界上最快、最好的帆船与最优秀的水手。内森没费多大力气,就在曼彻斯特拉起了一支精干的走私船队。在拿破仑时代,法国是陆军第一强国,但海军却很不争气,无论在航海技术、船只速度及灵活性方面都不是英国舰队的对手。在风高浪大的英吉利海峡,内森的走私船像幽灵一样,在法国海军的封锁线下溜进溜出,将一船又一船以极低的价钱从英国破产商人手上买下来的工业品运往欧洲,忙得不亦乐乎。走私品的分销渠道,则由老罗斯柴尔德负责。早年在欧洲走街串巷的游商生活,使他对欧洲各国的商品流通渠道了如指掌。内森从英国发运的走私货,在欧洲沿岸国一登陆,就被老罗斯柴尔德事先组织迎候的各国批发商瓜分一空,以极高的价钱走进了欧洲各国的家庭。

  至于走私保护伞,是拿破仑的宠臣、英勇无畏的法国骑兵元帅缪拉。缪拉是拿破仑的妹夫,夫妇俩都是穷奢极侈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新贵,老罗斯柴尔德通过达尔堡向缪拉进了不少贡,于是这位元帅就成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保护伞。每当内森从英国放过来的走私船不幸被法国海关扣留,在缪拉的一纸手令下,最后都能顺利过关。

  内森的走私生意越做越红火,但也碰到了一个问题。自己本钱太小,所以资本增长速度不快。这等于是眼见有块大肥肉放在面前,但吃饭用的刀叉却是钝的一样。急躁的内森三天两头给老罗斯柴尔德写信要钱,老罗斯柴尔德很快把这个信息通知了自己的秘密合伙人布达拉斯。他反复向布达拉斯灌输一种观点:在没有能力买鞋子时,就借别人的,这样你会比打赤脚走得快。他向内森的高速走私船像幽灵一样,在法国海军的鼻子底下溜进溜出。

  布达拉斯指出,内森现在生活在一个卖方市场,欧洲大陆物资极端缺乏,物价飞涨,只要从威廉那里弄来更多的钱来给内森去营运,就能赚回两三倍的钱,这样不光罗斯柴尔德家族得利,布达拉斯也得利。

  老罗斯柴尔德想以目前的市场利率,直接从威廉那里贷出钱来。但布达拉斯对威廉十分了解,知道威廉虽是个财迷,但宁可与王公贵族做生意,也决不会借钱给老罗斯柴尔德这种出身于社会底层的暴发户。布达拉斯不愿眼睁睁地看着威廉庞大家产的本金与收息不能赚取抓之即来的巨额利润,他决定瞒天过海,挪用主子的钱给老罗斯柴尔德做生意。

  布达拉斯首先允许老罗斯柴尔德截留为威廉所收取的放贷利息的3%,将之转交内森。但杯水解不了车薪之火。情急之下,内森干脆溜回法兰克福,与老罗斯柴尔德、布达拉斯面谈。三人在布达拉斯家商量了一个通宵。终于,在天快亮的时候,精于策划的内森想出了个两全其美的好主意——鼓动威廉大量购买英国公债,在钱汇到英国后,由内森先挪用几个月去做走私生意。

  威廉与英国关系很深,手头已经持有大量的英国公债。对英国最终会战胜拿破仑,威廉始终是有信心的,只不过最近几年一直在流亡,顾不上对英国公债进行新的投资。现在劝他恢复这项投资,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会引起威廉的怀疑。内森此计得到老罗斯柴尔德与布达拉斯的高度赞赏,布达拉斯说干说干,立即动身去哥托普城,建议威廉恢复买进英国公债。这个建议正好挠到既是亲英派、又是财迷的威廉的痒处,他没有任何迟疑,当下就答应了。布达拉斯又进一步对威廉说,购买英国公债,需要在英国找一个可靠的代理人,而“忠心耿耿的罗斯柴尔德先生”正好有个能干的儿子在伦敦做生意,何不就委托他办理?布达拉斯又补充道,内森是个“很老实的小伙子”,他觉得替威廉陛下做生意是一种荣耀,愿只收市场价八分之一的佣金当时做英国公债的经纪人都收取交易额的2%的佣金。

  威廉本就对罗斯柴尔德在战乱期间挺身护主怀有感激之情,而现在内森收的佣金又这么低,他二话不说,就同意委托内森全权购买英国公债。

  1809年初,内森企盼的资金终于来了。威廉通过老罗斯柴尔德向伦敦汇出15万英镑购买英国公债。内森利用战时交通不便,无法及时送收据,及英国公债短期看跌为由,将这笔钱在自己手上扣了三个月。他在曼彻斯特市场上,以鲸吞之势买进了15船英国细布,走私到欧洲大陆卖出,把15万英镑的本钱变成了40万英镑。三个月后,内森将15万英镑的公债购买凭证交给专程赶到英国的幼弟卡尔,由其送到哥托普,交给威廉。这样的游戏进行了一次又一次。从1809年到1811年,威廉通过内森,共投资60万英镑购买英国公债,精力充沛的内森将这笔巨款全部挪用,一方面做走私生意,另一方面在英国黄金市场上做期货投机。到了1811年初,内森把威廉四世的60万英镑变成了200万英镑。就在那一年,内森抓住了另一个赚钱的大好机会。1811年的时候,英国的人口膨胀到了2000万,英国财政部每年的税收收入突破了1亿英镑。但战争的开支是巨大的。英国要扩充陆军与海军,向欧洲大陆的反法同盟列强提供巨额财政补贴,派商船队去世界各地为生产过剩的英国货开辟市场,这一切都需要钱。在1810年到1811年期间,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令开始奏效,英国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内森敏锐地发现,在这种情况下,保卫国家货币信用的守护神——黄金的价格将持续上涨。

  这时候的内森,在英国已经成了气候。1809年,他正式归化,加入英国国籍。身价已近200万英镑的他,在伦敦开设了自己的公司,这是英国罗斯柴尔德银行的雏形。从1810年起,内森一边做走私生意,一边在伦敦市场上日复一日地寻找买进金条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1810年7月,内森打听到英属东印度公司因周转困难,有意出售一批金条套现。但这批金条不零卖,东印度公司要求买主一次付清全部款项,一共是80万英镑。这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吓退了伦敦市场的绝大多数有兴趣的买主。

  80万英镑是内森到英国十年来,通过做贸易、搞走私攒下的全部财产的近一半。内森知道这笔买卖潜在的超额利润,为了抓住转瞬即逝的商机,他未来得及与老罗斯柴尔德商量,毫不犹豫地把这批金条全部吃下。多年后,内森回忆道:“我当时想都没想,就提出钱来,把那批金条全买下了。商界的朋友都认为我疯了。但我丝毫不为所动。我知道惠灵顿公爵将来需要这笔黄金。后来,没过几个月,英国财政大臣就派代表来找我,说政府必须买下这批金条,让我开多少价都行。我开了一个高价,把金条卖给了政府。但没过几天,政府又来找我,说他们不知道怎样将金条运进葡萄牙去送给惠灵顿。而我知道怎么把金条运进去。于是,我又从政府手里接下了这笔生意,把金条通过法国运进了葡萄牙。”

  这笔漂亮的买卖在内森的嘴里转述出来,未免太简洁了点。实际发生的故事,是世界金融史上最精明、最狡猾的一次财务操作。在1810年的时候,拿破仑与反法同盟陷入拉锯战,英国向葡萄牙和西班牙派出远征军,骚扰法军的后方,这支军队的统帅是亚瑟?威莱斯利爵士,此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惠灵顿公爵。

  正如拿破仑所说的,“军队靠肚皮打仗”,孤军深入欧陆的惠灵顿很快发现自己难以支付在西班牙与葡萄牙军需。有一阵子连军饷都发不出去。整天被当地供应商及手下大兵缠着催要欠款的惠灵顿,怒气冲冲地向英国首相利物浦勋爵写信说:“如果您还不向我提供足额的军需款,我的军队在葡萄牙就待不下去了。您干脆把我们撤出来好了,我们这里连军官都开始饿肚子了!”

  内森对惠灵顿公爵的财政困境了如指掌,擅长“低买”的他,已发现惠灵顿在葡萄牙发行的公债汇票,在伦敦市场上被中间商打到了五折的价位,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只要英国战胜拿破仑,这些汇票就会大涨。同时,内森深知英国政府极其缺乏硬通货,所以,当他得知东印度公司要出售黄金时,立即不还一分钱的价,全部买下。当时英国政府也想把黄金吃下来,但财政部官员犯了个错误,认为金价短期看跌,按兵不动,错过了时机。几个月后,等英国政府明白过来后,只好用高价从内森手里买回这批金条了。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域名解读 | 友情链接 | 写作指南 | 高级会员
基于 E-file 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