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希望被一再剥夺的时候
“请主降下磨难,考验我对主的信仰;请主降下苦痛,把我和普通人区分;请主给我以逆境,让我成功。”
——犹太圣典《塔木德》
在自己未强大起来前绝不放弃忍耐
为求自立,宁可在最歧视犹太人的地方创业
现代邮购业的开山鼻祖
欲将取之,必先予之
所有白手起家的富豪,在回想起自己挣得第一桶金的时候,心中总是充满了辛酸。在这方面,罗斯柴尔德也不会例外。
梅耶?阿姆谢尔?罗斯柴尔德,是世界犹太首富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创始者,为方便叙述,我们在本书中把他称为老罗斯柴尔德。
1744年,老罗斯柴尔德在德国法兰克福犹太隔离区的一间陋室里犹太贫民家庭呱呱坠地。他在家中排行老二,上下各有一兄一弟。“罗斯柴尔德”这一名字是有来头的。按犹太原教旨主义规定,犹太男性只冠姓,不取名,比如,某个犹太家族的男性家长叫西蒙,那他的大儿子就叫“西蒙的大儿子”,二儿子就叫“西蒙的二儿子”,孙子辈就叫“西蒙的大孙子”、“西蒙的二孙子”,以此类推。这一习俗着实让欧洲各国征收人头税的官员们头疼。
为应付户口登记,法兰克福的犹太人想了个折中的办法,他们或在自己家的门板上画上一幅画,或在门口钉上一个标志,如画个啤酒桶、钉个马蹄铁,以利户籍官识别。久而久之,这些标志便成了犹太人的名。罗斯柴尔德家的做法,就是在门楣上挂个醒目的、红色的盾牌。红盾的德语说法是“Rothschildt”,时间一长,两词合一,便演变成家族的名,即“Rothschild”(音译为“罗斯柴尔德”)。
当时,统一的德国尚未形成,现代德国的每个州县都是主权独立的小诸侯国,共有300多个,它们组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名曰“神圣罗马帝国”,帝国的版图包括现在的奥地利、德国和匈牙利、捷克、波兰等几乎现在所有的中、东欧国家。老罗斯柴尔德的出生地法兰克福是一个自由市,但对身为犹太人的老罗斯柴尔德而言,这里并不是个天堂。受欧洲根深蒂固的反犹主义的影响,法兰克福在歧视犹太人方面不落人后。
在法兰克福,犹太人必须集中居住在特定的地区,不得与基督徒混居。在欧洲国家,这些犹太人聚居区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叫“隔都”(ghetto),意即“隔离区”。法兰克福的犹太隔离区是个四面被高墙包围的狭长院子。北面依着法兰克福的城墙而建,西、南、东面是石砌的,有三人多高的褐色围墙,墙头栽着一层锐利的三角铁刺。区里只有一条街,400米长、4米宽,最窄处只有3米,街的两头即是隔离区仅有的两个出口。
隔离区在文艺复兴时代就建成了,是欧洲最古老的犹太隔离区之一,原按150名居民的容量设计,经过300多年的繁衍,隔离区的人口增长了20倍,达到2800人,但面积却没有一分一毫的扩大。近三千人挤在原供150人居住的空间里,就像罐头里的沙丁鱼一样。隔离区由此被市民戏称为“平底锅”,其居住条件可想有多么恶劣。
隔离区本身是个巨大的监狱,犹太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像被判了无期徒刑,直到老死,他一生必须在区内生活,不得在区外居住和购置房产。犹太人白天可在区外活动,晚上必须回来,不准以任何借口在区外过夜。隔离区实行宵禁,每晚关门。宵禁期间不经许可偷偷溜出者,一律格杀勿论。
透过隔离区的大铁门向里望去,高耸的围墙、高密度的房屋使区内日照稀少,终年潮湿。街上积满厚厚的污泥和成堆的垃圾,肥白的虱子、黑黄色的蟑螂寄生其中,不计其数。隔离区地域狭小,拥挤肮脏。每天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隔离区里便呈现出一片乱哄哄的景象。成群的穿着黑衣、戴着一片像小碟子的帽子的犹太人,便开始了一天的生活拼搏。街头飘荡着外人听不懂的、刺耳的土语(意第绪语)。由于终年少见阳光,行人的脸色像死尸一样的苍白。令人作呕的臭气弥漫在空气中,牢牢地渗透在每个过往行人的衣服上,怎么也洗不掉。
隔离区中的孩子们自记事起就没享受过阳光、庭院和花园,只能在街边阴沟黑绿色的脏水里玩耍。满街黑衣白脸的人形、奇怪的语言、令人作呕的臭气,这一切使隔离区像一个鬼域一样,让人全身心地感到恶心。法兰克福的基督徒市民及外国游客在大白天经过隔离区大门时,都不愿往里瞟一眼。他们在带孩子经过隔离区大门时,都要用手捂住孩子的眼睛,以免让里面骇人的景象吓着孩子。
法兰克福的犹太人除要忍受恶劣的居住条件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忍受市议会制定的左一条、右一条的种族歧视法令。犹太人被剥夺了一切政治权利,他们不能当公务员、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不能参军,必须终生在上衣胸前佩带黄色六角星标志。犹太人打官司起誓时,必须被迫使用自我侮辱性的特殊词句,以“提醒”法官与陪审员:耶稣基督是被犹太人出卖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因此犹太人是被上帝诅咒、受上帝惩罚的民族。
在经济活动方面,犹太人被剥夺了从事农业、制造业、谷物交易、武器买卖等可能会对基督徒市民构成竞争的行业的权力。在反犹气氛浓烈的法兰克福,还有许多侮辱犹太人的历史陋习。当一个犹太人走到基督徒居住区,只要有一个基督徒对他大喝一声:“犹太猪,你知不知道规矩!”被喝斥的犹太人必须当街立定,向喝斥者脱帽鞠躬,哪怕对方只是一个穿着开裆裤的顽童,否则便会招来一顿毒打。
老罗斯柴尔德的祖父、父亲都是穷苦的小商贩,终年在欧洲各国走街串巷地做小买卖。
跟着父亲出去卖货,在刚开始的时候,是很能让一个不到10岁的男孩子兴奋的。能到那么多城市,看那么多的风景!更让老罗斯柴尔德激动的是,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集市,而集市上有许多让一个儿童着迷的东西:变魔术的、开怪人展的、牵着黑熊演马戏的、表演拳击的,还有吹吹打打的乐队、威武的卫兵换岗、气派的贵族出行……在跟着父亲出去的头几趟,老罗斯柴尔德每时每刻都浑身是劲,跑前跑后,不知疲倦。但久而久之,生活冷酷无情的一面便向这个孩子展现开来。
老罗斯柴尔德对生命最鲜活的初始记忆,便是被母亲抱着,和一大群人默不作声地坐在一个大屋子里,人群前有一个讲台,台上有一个穿绣花制服、戴着白色的马尾假发的人拿着一张羊皮纸,大声宣读写在上面的东西。这样的场景每个月都要重复一次。在明白事理后,老罗斯柴尔德才知道那间“大屋子”是隔离区的犹太教堂,每月的第十天,法兰克福市政当局便会让拉比犹太宗教领袖。把隔离区里所有的犹太人都召集起来,向他们宣读市议会的法令:
……
犹太人不得拥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禁止犹太人上大学;
禁止犹太人学习法律;
犹太人不得出任律师、检察官;
犹太人不得担任公职;
禁止犹太人参军;
禁止犹太人从事农业;
犹太人不得做农产品买卖;
禁止犹太人在隔离区外拥有不动产;
禁止犹太人进入公园、酒吧、咖啡屋及一切娱乐场所;
禁止犹太人与基督徒通婚;
凡引诱基督徒并与之发生肉体关系的犹太人,无论男女,均处绞刑;
犹太人不得走进基督教堂;
犹太人只能在日落后去隔离区外的菜市场购买食品,购物时不得触碰菜市场上的蔬菜与水果;
……
这些严苛的法令共有350多条,全部念完往往要一个上午。所有禁令必须严格遵守,不得有任何违背。
在所有人类仇恨中,反犹主义是持续时间最长、散布范围最广、结局最惨的——二战时600万犹太人被纳粹屠杀。欧洲犹太人从圣经时期开始,就受到无尽的迫害。基督教会加给犹太人的原罪是,上帝的儿子、救世主耶稣是被犹太人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因此犹太人就成了基督教的千古罪人。但事实是,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都是犹太人,而下令处死耶稣的是罗马总督彼拉多。此外,犹太人受迫害还有经济上的原因。在欧洲社会,犹太人不准从事农业,这样就逼使他们走经商与放高利贷这两条路。行业的限制和自身的才干,促使犹太人成了精明的商人、银行家与高利贷者,而这又成为他们新的不幸的根源。
作为一种历史的黑色幽默,两部著名的西方文学作品对反犹主义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一是英国作家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这部作品将犹太人描绘成出于宗教礼仪的目的而残杀基督教儿童的凶手,而莎士比亚则在《威尼斯商人》中,指责犹太人是用割肉的残忍方式迫害基督徒的恶人。但在他们生活的时代,犹太人早已被驱逐出英国100年和300年,两位作家绝无可能接触到犹太人。
由于反犹主义的宣传深入人心,许多基督教儿童从小就成为犹太人不共戴天的敌人。反犹主义的潜意识性、暴虐性与顽强的再造性,使犹太人成了欧洲社会的仇恨与杀戮的目标。正如欧洲哲学家平斯克所言:“对于当地人,犹太人是异己者和流浪者;对于有资产者,他们是乞丐;对于穷人,他们是剥削者和百万富翁;对于爱国者,他们是没有祖国的人;对于社会各阶层的人,他们是令人憎恶的竞争对手。”总之,犹太人里外不是人。
德国是个盛产哲学家的国家,德意志民族的思想反省能力是全欧洲最强的,但在犹太人问题上,整个德国就像个疯人院。在德国人眼里,象征所有邪恶的魔鬼都附在了犹太人的身上,他们深信犹太人男的是魔鬼,女的是巫婆。男犹太人拥有神秘的魔力,身上有难闻的气味,但他们天生体质虚弱、畸形,像女人一样有月经,只有定期喝基督徒的血才能解除这种疾患。他们还认为,犹太人在施行宗教礼仪时,为达到施魔法和治疗的目的而屠杀小孩,甚至还会把自己的亲生孩子烤熟,当作供品献给恶魔。
老罗斯柴尔德的父亲是一个被生活的艰辛击垮了的人,他胆小怕事,整天忧心忡忡。作为一个小本经营的游贩,他一年忙到头,也只能勉强挣够糊口的钱。跟着父亲出去卖货,就要过风餐露宿的日子。在欧洲许多地方,旅店都拒绝犹太人入住。所以,老罗斯柴尔德与父亲出门时,只能住在各地的犹太会堂里。如果没有犹太会堂,父子俩只有去郊外找一家农民,在谷仓里窝一夜,与主人家的牛、羊、马等牲口睡在一起。
在老罗斯柴尔德9岁那年,他的家庭横遭一场变故。在那年,老罗斯柴尔德的父亲对杂货市场的供求方向预测较准,生意做得顺风顺水,引起基督徒同行的妒嫉,他们指使城里的一个无业游民上法院诬告老罗斯柴尔德的父亲卖的商品偷工减料,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及基督徒商人的生计。对这一无中生有的攻击,老罗斯柴尔德的父亲义愤填膺。这个懦弱了一辈子的人平生第一次发了火,用自己辛苦积攒下来的钱请了律师,要在法庭上为自己讨回公道。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