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人类的本质的学科。它研究的主题主要有两个面向:一个是人类的生物性和文化性,一个则是人类今日特质之演变朔源。至于从事人类学研究的专家则称之为人类学家。 词源与定义 人类学一词,起源于希腊文ανθρωπο?(人)和λογο?(学科),意思是研究人的学科。由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科西方多视科学为万物救赎,固有部分学者称其为“人的科学”(The Science of Man,源自于德语 die Menschenkunde),不过今日之人类学可称之为科学的部分远不如其主体的人文特质。1501年德国学者洪德开始使用“人类学”(Anthropology)一词,但是当时只是用来指人体解剖和人的生理研究。直到1863年,英国创立伦敦人类学学会,其研究范围才与现在的人类学研究比较一致。 不过近代人类学的意义要到艾德华·泰勒爵士之后才逐渐成形。
在他试图以人类学意指对人类社会的“泛文化比较”后,整个人类学开始朝以研究各族群文化的方向发展。这其中,法兰茲·鲍亚士提出辅以语言学、考古学(特别是史前考古)进行贯时性与同时性的整体研究。在他的坚持与努力下,人类学在绝大多数的美国大学和部分英国校园,成为结合多门分支学科的庞大学门,也使人类学的意义大大不同于之前对体质的研究。 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定义。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在某些欧洲大陆的国家,人类学指的是研究人类体质的学问,其中包括灵长类学在内。广义:在英国和美国等国家,人类学不仅包括体质人类学,还可能包括人类的社会和文化在内,叫做社会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另外还加上考古学、语言学而构成所谓的“四大分支”。也就是说,日本以及欧洲国家的人类学范围相当于英、美等国的体质人类学或生物人类学。
人类学的研究对象
最早,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仅限于人体测量与解剖上。但在艾德华·泰勒爵士之后,人类学开始注重由器物著手的泛文化比较,换句话说,即是种关在室內进行的博物学研究。之后,在美国,地质学家出身的“文化人类学之父”法兰茲·鲍亚士提倡“四大分支”的人类学,并对这种“安乐椅上的人类学家”大加挞伐,使得人类学的研究对象逐渐转向活的部落(特别是美洲印地安人)文化,其中包含他们的语言、共同行为与历史。
文化(社会)人类学
最初,人类学的研究仍以生物和博物学观点看待一切,特别是体质与文化方面,因此有两个以泛文化比较为基础的学派影响甚大,即社会演化论和传播论。前者以达尔文演化论为基础,主张所有人类的社会是单线进化的,而这文化进化的过程是由物质上的落后到先进,思维上的简单到复杂。而各文化即停在不同的进化阶段。
但最重要的转变在于波兰裔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布罗尼斯拉夫·马凌诺斯基的贡献。大约1930年代前后,他首创以透过参与观察法写成的民族志作为人类学研究的依据和基础。在他革命性的创建下,人类学家(特别是文化人类学家)开始以亲身赴当地与土著生活,乃至参与当地活动的方式进行各文化(特别是小型的部落文化)的研究与纪录。大约同时,露丝·潘乃德以接触文学作品、影片、外侨访问为基础的遥距研究则成为对无法进行参与观察法的文化研究的另一种途径。 这种以“原始”部落文化为对象的主流人类学研究,在1950年代中期后逐渐受到挑战:首先,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者军队的进驻,以及英美诸国对殖民地的态度改为放任与鼓励其自立,使得过去认知的“传统部落”快速的现代化,导致自马凌诺斯基以来的“抢救人类学”(即尽可能在现代化影响前,快速纪录这些未受“污染”的部落文化的人类学)思维不再可行。
其次,最早主张参与观察法的人类学家相继去世,而在各国政府鼓励下人类学者又大量增加,使得新一代人类学家逐渐崛起。基于这几个理由,人类学者的研究对象朝以下几个方向发展(一)部分人类学者,特别是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的人类学者,开始结合文献与民族志资料进行历史人类学的研究。这方面以艾瑞克·沃尔夫的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为代表作(二)部分人类学者回到本国,在国內较少数的次文化群体(帮派、同性恋、少数民族的都市社区等)进行研究(三)多数学者仍以第三世界的部落文化为研究对象。不同的是,他们开始注意这些部落受现代化影响的调适与改变情形(四)以克劳德·李维史陀为代表,结合语言学、哲学和精神分析,研究各文化之下的共同心智与象征,由此而延伸出神话学诠释这独特的学门,并以结构主义之说影响到哲学、社会学其他学科。
到了1980年代左右,受到后现代与女权运动影响,文化人类学家重新检讨过往往种种强调科学与量化的田野研究,并开展出几条新的研究对象,其中包含(一)透过对文本的分析,建立起以文化概念为主轴的新历史人类学(二)重新检讨二元建立价值论,并结合女性主义的两性人类学研究(三)回到过去已做过的部落地,用新的眼光诠释这些文化。 以广义的角度来看,今天的人类学研究对象不再是特定的、原始的异文化,而是包含自身出发的每个文化。而今天的人类学家除了重复检讨与反省外,也在寻找更多可发挥的研究对象。
体质人类学
在考古学家与体质人类学家合作下展开对灵长类的长期田野观察,希望以此方式解答史前考古学无法研究人类先祖行为的遗憾,而这类研究其中又意外启发对灵长类语言沟通系统的研究。
考古学
在人类学分科当中,争议最大的莫过于考古学的归属与否。不可否认,考古学似乎与历史学十分有关联。但基于种种因素,人类学与考古学密切结合在一起。 考古学的源头可追朔自文艺复兴时期,但近代考古学却是在19世纪中叶才逐渐成型,这原因在于当时地质学的发展以及达尔文提出的演化论,相继动摇了传统由神学主导的神创论,进而肯定人由生物而来的自然路径,以及各地发掘出来的“古怪石头”所代表的意义——即石器本身乃人类使用之工具。 但在考古研究走向学术化、科学化的路程之后,研究对象也因地区不同而逐渐分成“历史”与“史前”这两个支流:前者自埃及象形文字解读出来后发展一泻千里,尤其结合美学与艺术研究,使整个学科成为辅助历史学的重要学科。相较之下,后者被賦予自然史上的意义:即希望以有限的资料,来理解的人类出现与发展的过程。
人类学理论与学派
人类学体系庞杂,各学门又随时间发展出多样的的理论,故总体而言十分庞杂。但基本上人类学最主要的特点是(一)反映在体质人类学和考古学上的演化论和(二)反映在文化人类学上的文化观点。下列透过对各主要分支的理论描述,厘清各学派与理论个主张与关联。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全貌观
从社会文化和人类行为的各个方面和层次研究社会的文化元素和行为,把社会或文化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
文化相对论
这是对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态度和文化评价。要求研究者客观地看待被研究的对象。
一般采用文化主位研究法,从被研究者的角度来看待被研究者的文化。
泛文化比较
对不同的文化进行广泛的比较研究。
参与观察法
人类学领域和分支
人类学由于历史因素,在分类上主要可以分成北美与欧陆两套系统。在欧陆,由于受到地理大发现和进化论的影响,人类学的范围局限于体质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而文化人类学又因为法国涂尔干实证社会学派对泛文化社会的兴趣,在欧陆演变成社会人类学这样的名称。 在北美,有文化人类学之父美称的法兰茲.鲍亚士主张历史特殊论以文化、语言和体质三个层面同时研究人类,因此北美和受美国影响深厚的国家,其人类学皆以这三大分支作为主要架构。另外,因为北美考古学多研究无文字的印地安人遗址,民族志成了很重要的参照文献,故考古学和人类学始终息息相关。 到了1960年代以宾弗为首的新考古学主导了世界上多数地区的考古学研究。
此学派认为考古学应以研究人类行为模式为最主要目的,故其理论方法几乎是以人类学的方法做考古学研究。于是在此风气影响之下,世界各地(历史悠久的欧陆除外)括起一陈将考古学的纳入人类学体系的风气。
今天的人类学主要可以化约成以下的结构
除此之外,近年来由于联合国等组织以及许多企业聘用大批人类学家进行非研究性工作,应用人类学的地位也日渐提升,故有人称其为「人类学的第五大分支」。
以下大致解释一下各分科的研究性质与內容
体质人类学(又称为生物人类学)主要是研究人类的生理与生物面向。主要分支有:
文化人类学(或称社会人类学)占人类学比重远超过其他三者。其可分成几个部分:
语言人类学研究的是人类的沟通方式。主要的分科上有:
考古学因研究对象与方法不同:,可以分成许多分支。下列为几个比较重要的分科:
应用人类学范围广泛,研究的范畴也非常多元,其中大略分成以下几领域:
人类学架构
人类学的目的
简单而言,人类学研究的目的就是以全面的方式理解人这个体。但更深层而言,这种研究不仅仅在于人的躯体构造之理解,而是人类所有思维与想法的可能性。换句话说,人类如何行动、如何认知自己的行动、行动的结果又如何影响人的思考以及人与其他群体、象征的互动即是人类学最根本想解答的问题。
人类学的研究不在于找出份解答,也不在于试图给予一标准答案。相反的,人类学研究试图找出所有的可能解答,然后用各种解答尽可能回答问题的某个部分。如此回答之下,人类学强调的是尊重每个群体的解答,以及用同理心诠释每个解答的真实认同。也许在其他学科看来,人类学家只是在玩“换句话说”的游戏,只是某种不科学的社会科学。但以另种层面而言,人类学的研究目的并非追求一个真实,而是追求所有面向的真实——即使真实只有一个,但每个人看到的“那个”真实,往往难划齐一。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