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
币是由古代铲形锄草农具“镈”演变而来的。因此,初期的币与铲极似
若在首上装柄,简直可做农具用。发展下去,币的上首虽然仍是空圆,但比较长,整个币形小而薄,用这样的货币兼作农具,显然是不行了,于是便成了名副其实的货币,人们称其为“空首币”。
空首币的币面,大多有文字,有表示重量的,有表示干支或地名的,也
有无文币。到了战国,货币发生了突变,由空首币变为扁平实体,形体也越来越小,币文则多为铸币地名,书法也由金文发展为小篆,人们称其为“平首币”。平首币形制精巧,文字美观、多变,使用也比较方便,比春秋以前的货币有了很大进步。
平首币通常分为平足、尖足、异形等几种,主要流通于战国的韩、赵、
魏、燕等地。
纸币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北宋,当时称为“交子”。
这决非偶然,纸币的产生源于北宋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达兴旺,当时的
四川就是造纸业和雕版印刷业的中心之一。
据史籍记载,交子最早出现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原由十几户富商发
行。在此期间,交子的图案有“屋木人物”,用朱、墨两色,还有各私人铺户的押字,“各自隐密题号”,以防伪冒。12年后,即宋仁宗天圣元年,由官府接收,特令在四川设置交子务,作为发行交子的机构。纸币先用木版印刷,后又改用铜版印刷。
交子的币面价值,最早限于1贯至10贯,在发放时临时书填,似近代的
支票。宋仁宗宝元二年,改为发行5贯与10贯两种交子。宋神宗熙宁元年,又改为发行1贯和500文两种交子。币面价值临时书填改为定额印刷,这是纸币史上一个重大进步。
铁钱
铁钱即铁铸的货币。在我国,铁钱源于西汉。过去,最早的铁钱人们都
从“公孙述所说”。其实,1956 年衡阳曾出土西汉四铢半两钱多达 320 枚,1960 年湖南长沙西汉墓也出土 33 枚半两钱。这些文物的出土完全否定公孙述最早铸造钱的说法,说明铁钱的铸造至少在西汉时期就产生了。
铜元
铜元俗称铜板,是清末和民初各省所铸的各种铜币的总称。铜元与历代
的方孔铜钱不同。中间无孔,系仿照香港铜辅币铸造而成的。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各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疯狂的划分“势力范
围”和抢占“租借地”的瓜分浪潮。随着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全面深入,中国对外贸易一再入超,大量白银外流加上沉重的战争赔款,清政府的财政恐慌日益严重。同时,由于帝国主义为掠夺目的对中国的投资,客观上使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于是,社会对货币的要求量日益增大。
铜元,就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江西道监察御史陈其璋奏请“仿造大小
铜元,以补制钱之不足”。1900年,铜元首次在广东试铸成功。铜元每枚重二钱,成色铜九五、白铅四、锡一。正面铸“光绪元宝”四汉字和“广宝”二满字,周围有“每百个换一圆”的字样。背面中央刻有一蟠龙纹饰,周围有英文“广东一仙”等字样。这是最初的铜元。
1904年,铜元的外观稍有变化:原来的 “每百个换一圆”的字样改为 “每枚当制钱十文”;背面的英文字“一仙”也改为“十文”。新铜元精秀、华美。于是,各省纷纷仿效。但各省所铸的光绪元宝铜币,其画面上均置省名,字样和花纹也有所变化。这时,“铜元开铸已有十省,设局多至二十处”。
1905 年,清政府为整齐划一铜元,解决流弊,着手铸造“大清铜币”。
分四种:当二十重四钱,当十重二钱,当五重一钱,当二重四分,成色定为紫铜九五,配白铅五。因为滥铸之风一发而不可收,铜元日趋贬值。
货币单位“元”的由来
中国的货币已有四五千年历史。由于货币的质地和形不同,计量的单位
和名称也不同。用“元”作为货币的位,是从明代万历年间开始的。那时欧美流行最广泛的币“银圆”开始传入中国,最通行的是墨西哥银圆,钱有鹰的图案,所以又称鹰洋。因其质地为“银”,形状呈形而得名,一枚就称为一圆。这“圆”字既是货币名称,是单位名称。为了书写方便,后来人们就借用同音字“元”代替了。此后,尽管又使用过多种货币,但货币单位“元”却一直沿用了下来。
货币单位“一贯钱”的由来
中国古币大部分为方孔圆钱,为携带方便,一般都用绳索串起来。 “贯”的原意就是穿钱用的绳索。魏晋南北朝时期,铜钱的流通单位开始以“文”计算,一个小铜钱称一文,1000个铜钱串在一起则称为一贯钱。这种计数方法一直延续到宋朝初年。后来,由于铜、铁钱并行,以及折二、刍十型等钱币的出现,宋代一度把一贯钱定为770文。清代一贯钱又称为一吊钱,开始规定“一吊千钱,半吊五百”。清代后期的北京出现过“三十文为一百”的情况,一吊(贯)钱实际上只有300文钱了。《朝市从载》中有一首诗写道:“皇都徒把好名沽,大话连篇他处无,五十京钱当一吊,凭谁敏慧也糊涂。”可见50文钱被冒充为一吊。
“元宝”的由来
元宝有两种含义。一指中国古代的一种钱币。铸造较多的要数唐、宋两
代。“元宝”两字前常冠以年号、朝代等,铸于币面。由唐代将“开元通宝”误读作“开通元宝”而得名。后世遂渐称钱币为元宝。最早使用元宝名称的是唐肃宗乾元六年(公元758年),史思明在洛阳铸行的“得一元宝”和“顺天元宝”。后有代宗时的“大历元宝”。唐代以后,历代所铸钱币不称通宝均称元宝。二指中国旧时铸成马蹄形的金银锭。银元宝称“宝银”、“马蹄银”,作为货币流通。大元宝每枚重约50两,多由各地银炉铸造,元宝上铸有银匠姓名及铸造日期、地点。从成色上分,有足银、二四宝、二五宝、二六宝、二七宝等。金元宝一般供保藏,很少流通。
古钱上的方孔的由来
中国古代使用铜钱。铜钱不论大小,当中都有一个四方形的孔眼。原来,铜钱造成这种形状,主要是由于当时制造铜钱的方法决定的。过去是熔铜钱,铜钱的轮廓总不整齐。为了使铜钱的周边齐整,必须用锉刀修锉。然而,一枚一枚铜钱修锉很费工时。所以就在铜钱当中开一个孔,将100来个铜钱穿在一根棍子上,一次锉成。但是如果当中的孔是圆的,铜钱就会来回转动,不好锉。因此,工匠们就把中间的孔做成方形的,穿进一根方棍进行修锉,这样铜钱就不会转动了。
中国银元的由来
银元俗称洋钱、大洋,即用银铸成的货币。银元源于9世纪的欧洲。银
元作为外来币流入我国,始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16世纪,西班牙在其殖民地墨西哥铸造的“本样”(亦称“佛头印”)首先流入我国,从此,日本、英国等国的银元也相继流入。但其影响之大,数量之多,则莫过于独立后的墨西哥新铸造的“墨洋”。它不仅工艺考究,而且成色亦佳,在流通领域享有极高的信誉。鸦片战争以后,大量流入我国,并逐渐取代了本洋。辛亥革命后,才在我国市场消失。外国银元的流入,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币制和金融,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的币制改革。1889年,广东地方当局正式设立银元局,仿照墨洋的重量、成色和式样,用机器大量铸造,开了我国自制银元的先例。新中国成立后,银元在我国最终退出币制历史舞台。
中国法币的由来
法币是1935年以后, 国民党官僚资本四大银行依靠英美帝国主义支持发
行的纸币。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府自 1927 年起,在建立其独裁统治的过程
中,亦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金融寡头制度;到 1935年底,控制了以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和中央信托局为主干的垄断金融网,掌握了国家金融财政命脉。1935 年 11 月,国民党政府在英美财团的帮助下,颁布了《金融改革令》,规定自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后增加了农民银行)银行所发行的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一律用法币收付,不得行使现金(禁止银圆在市面上流通)。当时,法币共发行45700万元。
抗日战争时间,特别是1946年,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政治、经济危机
更为加深,造成通货膨胀,引起物价飞腾,导致法币体制崩溃。
我也说两句 |
![]() [原文]中国的钱币历史真悠久!!! ijijijjijij ![]() 中国的钱币历史真悠久!!! ![]() 中国的钱币历史真悠久!!! ![]() gljgjdlkghdkghgjkflkfdhgkflgfdgfghkfjgkjfgkj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