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天国得永生的奥秘(5)——离恶行义

媒体:网络文选  作者:信愿永生 推荐
专业号:李净善   2011/8/22 21:52:47

 

进天国得永生的奥秘(5)——离恶行义

——精典文选摘编:永生教士2011720

 

【离恶行义——第一部分】

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

【文选1

行善乃是基督徒的本分   

曾听到一位作传道人的弟兄这样说:“我们的信仰是因信称义,也就是靠着主耶稣得救。有些基督徒在行为上的确不怎么样,甚至还不如外邦人行得好,但是我们有主耶稣!”初听乍来,就我们的基本教义“你口里宣认耶稣为主,心里信上帝使他从死里复活,你就会得救(罗马书109)”并不违背。然而,这句话的意思显然是“只要信,哪怕行为上还不及外邦人,也能得救”,这就有了大问题——一个真正信主耶稣为救主的基督徒,真的会在行为上还不如不信的外邦人吗?

  “不是每一个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都能进天国;只有实行我天父旨意的才能进去。”(马太福音721)这是圣经里相当熟悉的耶稣教导,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真正信主耶稣的人,也是愿意遵行他旨意的人,而不遵行旨意的在圣经里就称之为“犯罪”。不可能说“我信了”,但在行为上却还是我行我素,这样的人最终还是会被拒之于天国的门外,这样的教导已经是明明的了。

  当然,正如使徒保罗见证道:“感谢上帝,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能够救我。我的情况就是这样:我自己只能在心灵上顺服上帝的法则,而我的肉体却服从罪的法则(罗马书725)。”我们很难做到信主以后一点罪也不犯,关键是这不能影响我们的“信”,也就是靠着主耶稣来洁净和赦免我们。圣经上也说过:义人屡次跌倒,总会再站起来;但灾祸要毁灭邪恶的人(箴言2416)。这里也明明地说了,义人也会不断跌倒犯罪,然而他与恶人的区别就是他能够持守对主的信仰不变,于是就能够有进深成长的余地。

  所以,即使一个基督徒开始时所行不佳,随着时间的推移也终究能表现出上帝圣灵带领下的样式。若是一直都依旧如故,甚至变本加厉地行恶,比靠着良心行善的外邦人更糟糕的地步,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人,真的信了吗?他真的愿意靠着主耶稣基督悔改罪了吗?专门论述信心与行为关系的一卷圣经“雅各书”中也讲到“正如身体没有气息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各书226),即使是一个开始信的人始终没有表现出相应的行为,那么最终也就会使信心渐渐冷淡甚至灭亡了。

  好树结好果子;坏树结坏果子。好树不结坏果子;坏树也不结好果子。不结好果子的树都得砍下,扔在火里。所以,从他们的行为,你们能够认出假先知来(马太福音717~19;路加福音643~44)虽然我们说信心是我们得救的本源,但行为却是信心衡量的标尺。尽管行为可以伪装,真正基督徒凭着属灵的眼睛却能分别出来。因为每一个真正信主的基督徒活着的不再是自己,而是基督在生命里活着(加拉太书220)。因此,我们在世的行为,也向万人宣告主耶稣样式的表现。如果一个人所行的还不如外邦人,那么无异于败坏了主耶稣的名,也难叫人真正相信上帝是能引人向善的了。要知道,哪怕是一个瘫痪在床的人,或是一个在常人看来失去劳动能力的智障,当他们真正悔改信主的时候,那几句简单的宣告都能感动更多的人。由此可见,行为必然是信心自然的体现,若没有相匹配的行为,就要如同那些“不结好果子的树”一样要被神“砍掉扔在火里”了。

  而对于真正的基督徒来说,我们不仅要表现出信心带领下的行为,更要追求属灵的成长。也就是神的大爱。圣经里告诉我们:信心、盼望,和爱这三样是永存的,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爱(哥林多前书1313)圣经里保罗这样说:我即使有讲道的才能,也能够洞悉各种知识、各种奥秘,甚至有坚强的信心能够移山倒海,要是没有爱,就算不了什么(哥林多前书132)。显然在信心的基础上,我们除了与信心相匹配的基本信仰行为,还要凭着爱心去行事,这当中就包括行善。大家看为美好的事,要踊跃去做(罗马书1217)、一切工作都要凭着爱心去做(哥林多前书1614)都是圣经里对于凭着爱心行善的教导。

  在初代教会时期,有一位凭着大爱之心行善的女基督徒大比大,圣经里记载她做了许多好事,乐意帮助贫穷的人(使徒行传936)。也是由此被神所怜悯,虽然生病而死,却在使徒彼得的祷告后从死里复活。而她的希腊文名字是“多加”,意思是“主的羚羊”——很明显,这也是我们今天这么多作为主的羊的基督徒理所应当效仿的。

  然而,今天有许多拥有对神坚定信心的信徒,有教会的牧师长老传道,也有热心教会内事工的弟兄姐妹,在信仰的道路上能坚持主道,这本应称赞。可是,为了强调“因信称义”的教导,却忽视了在生活中积极行善、彰显自己作为基督门徒应有的爱心,走到极端就是只讲“认罪悔改”,动辄指责别人犯罪,却不谈或少谈在信心之上还要有行为、还要有大爱的善举。最后成天就局限于把圣经里的话语当成教条漠然扔向别人,或者为了信仰观点分歧就与人争竞,甚至一些教会领袖动辄便开除别人的教籍、不认对方是弟兄姐妹。那么这种离了起初爱心的行为,同样不讨上帝的喜悦,初代教会中的以弗所教会就是因此被神明明地斥责了(启示录24)。

  在近现历史上,就有一些被称为“基要派”的原教旨主义者,尽管在信仰上是相当坚持唯信基督、极度虔诚,却对各种行善的事工漠不关心,有的面对他人疾苦还振振有词地说:“教会又不是慈善机构,我们只是负责把上帝悔改的福音讲清楚、让人得救就行了!”——如此冷漠的言论,实在是叫人遗憾。我们还是需要问:结这个果子的树是出于神的好树吗?真正信耶稣的人会是这样吗?他们真的是悔改信主的基督徒了吗?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耶稣在世时那群自以为义的法利赛人,还有耶稣口中那两个看到被强盗打伤的路人却嫌恶地避开的神职人员(路加福音1030~32)。在教会发展史中,这样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脱离了爱心,为了争论一个信仰问题而引发冲突,甚至酿成千百条人命丧生的情况也比比皆是。中世纪的教会就是动不动便拿“不认罪要下地狱”为由大肆迫害异己,让人体会不到半点温暖,反是一股冰冷。显然,若不追求爱,那么连“信”是不是能纯正也就很容易成了问题,这是发人深省的。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强调“凭着爱心行善”,并不意味着脱离了悔改信主的根基,毕竟信心、盼望和爱乃是一个循序渐进、相扶相成的过程(罗马书51~5)。如果连自己的罪都没有靠主洁净,那么这个爱心的行为又如何能完全呢?在圣经中详细解释了“爱是坚忍的,仁慈的;有爱就不嫉妒,不自夸,不骄傲,不做卤莽的事,不自私,不轻易动怒,不记住别人的过错,不喜欢不义,只喜爱真理。爱能包容一切,对一切有信心,对一切有盼望,能忍受一切”(哥林多前书134~7)——这就是上帝对于“爱”的定义。我们与外邦人行善最大的不同,也在于我们是凭着这大爱的心去做的,不是为了讨人的喜悦、不是单为了得着任何好处,而就是为了彰显神,因为神就是爱(约翰一书48)。因此,这才是从上帝而来大爱的根源。

  好人从他积存的善发出善来;坏人从他积存的恶发出恶来(马太福音1235;路加福音645)我们若真的相信主耶稣为我们的唯一救主,靠他能够除去我们一切的罪,能够使我们从罪里被救拔出来,成为新造的样式,那么我们就努力靠他在信心、爱心的道路上努力进深吧,因为只有他是善的(马太福音1917;马可福音1018;路加福音1819)。我们若想传扬主的名,就借着他的恩赐努力去彰显他的善吧!这才是最好的传福音,也是我们基督徒的本分!

【文选2

有了机会就当行善

佘玉云 牧师

 经文:加6:7-10  

一个人努力行善,并为此做出了牺牲,却得不到回报,又没有人赞赏,甚至最后让自己受委屈,遭受损失,往往会叫行善的人灰心沮丧,失去继续行善的力量和意志。但保罗在这里却安慰并鼓励我们说: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所以,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加6:9-10)。保罗这样鼓励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圣经真理的教导(来13:16

哲学家卢梭说:看看我们哲学家的作品,跟圣经相比,他们一切浮夸的言辞是多么平庸低俗!这么一本简单又出众的书,难道只是人的作品吗?圣经绝不是人的一部著作,乃是神的灵感动他的仆人说出神的话。所以圣经是我们基督徒生命的灵粮,是我们基督徒行事为人的准则,是我们每个基督徒一生所当追求和遵行的真理。那么,关于“行善”,圣经在真理上对我们有什么教导呢?只是不可忘记行善和捐输的事,因为这样的祭是神所喜悦的(来13:16)。旧约,神吩咐他的百姓要敬拜他,特别要重视向神献祭。以色列人所要献的祭主要有五种:燔祭、素祭、平安祭、赎罪祭、赎愆祭。到了新约,神不单吩咐我们要敬拜他,更要求我们应当侍奉他。而侍奉神必不可少的是要献三种的灵祭:“颂赞的祭”、“捐输的祭”和“行善的祭”。“行善的祭”就是指信徒因为神的缘故而施行在别人身上的善行。在箴言3:27神藉着所罗门的口告诉我们说:“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辞,就当向那应得的人施行。”归纳圣经当中劝勉我们积极行善的经文,不少于37处。这一切都说明了神的心意是要我们每个基督徒能照着真理的要求,乐意行善,积极行善,借此来讨神的喜悦。基于这样的真理教导,所以保罗说:有了机会就当行善。

二、是信徒生命的见证(弗2:10

我们成为基督徒,是因着神无穷无尽的恩典,为了对这白白得来的恩典表示感激,我们透过以恩慈、爱心、温柔的态度去帮助和服侍他人,流露我们各样美善的行为,这是每个基督徒生命的见证。保罗说:“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林前11:1)耶稣基督的生命是:周游四方行善事;医好凡被魔鬼压制的人;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叫被罪恶捆绑的人得释放;报告神悦纳人的禧年(参徒10:38;赛61:12)。在迦拿的婚宴上,耶稣变水为酒,急主人之所急,解主人之所难;耶稣医病赶鬼,叫瞎眼得看见,使瘸腿的起来走路;变饼变鱼,使饥饿的人得饱足;救人脱离罪恶,免去永远的灭亡,这些都是善行。我们效法耶稣基督,就是要活出耶稣的生命见证,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行善。

有一天法国作家左拉在公园长椅上构思小说,这时有一位少女来到他身边对他说:“先生,可怜我吧!我一个钱也没有了,我已经一整天没吃东西了。”左拉看了这少女一眼,很平静地回答说:“小姐,我和你一样,我也一整天没有东西吃了”。少女走了,左拉继续在构思小说。但这时,头脑根本静不下来,少女向他乞讨的模样不断出现在他眼前。这时,他又记起了圣经《箴言》的一句话: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箴19:17)。于是左拉赶快站起来,在公园里面四处寻找这少女。好不容易找到她后,把自己身上仅有的一件外套脱下来,递给了这位姑娘,并真挚地对她说:“拿去吧,也许它可以换餐饭给你吃。”说完,他穿着衬衫在刺骨的寒风中跑回家去了。

赞美诗365首说:你的大爱,藉我宣扬,耶稣我主,万王之王;使我作你,反光明镜,将你荣美,昭显与人。宣扬耶稣基督的大爱,昭显耶稣基督的荣美,就是叫我们珍惜并把握生活中的每一次机会,积极向人行善。这是基督徒的生命所当有的见证。

三、是上帝赐福的途径(诗34:12-14

神凭着他信实的属性应许赐给我们各样的恩典和福分。但人要得着神所应许的福分,不是躺在那里睡觉就可以,需要我们积极地参与。如何参与呢?大卫告诉我们:人参与的方法之一就是离恶行善(参诗34: 14)。刚才,我们所启应的经文也告诉我们:按照神公义的属性,他要将荣耀、尊贵、平安赐给一切乐意行善的人;却要将患难、困苦加在所有作恶的人身上(参罗2:9-10)。亚伯拉罕因行善,接待过路的客人而得到了神应许赐给后裔的福分;哥尼流因乐善好施,而使他的祷告蒙神记念,他美好的愿望也因此得以实现。所以“有了机会,就当行善”,这是人为自己开辟出来的一条能领受神赐福的途径。

有一个女人过着非常富裕的生活,讲究享受、耗费钱财,却不愿意行善。一天,她作了一个梦,见一位天使将天国中华丽的巨厦指给她看。女人很高兴地问:这是为谁预备的?天使说:为你家中的那个老仆人预备的。女人惊奇地说:那怎么可能?他在我的家中只是住在一间很小的房子里呀!天使说:你所说的那座小房子在那边。接着天使把那座小房子指给她看。女人忙问:这是为谁预备的?天使说:这是为你预备的。女人大声喊叫:不可能,你一定弄错了。天使解释说:没有错。你在地上只管自己享受,不肯去行善,你送到天上来的建筑材料,却只有这么一点,只够造这间小房子。但你家的老仆人,在地上虽然贫穷,但他却抓住机会,积极行善,他所送到天上的材料很充足,因此便建成这座大厦。

“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一方面提醒那些具备条件和力量的信徒,不可忘记顾念穷乏的弟兄姐妹以及所属教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提醒那些处在穷乏中的信徒,不可因为自己的缺乏而忘记了行善,以至于圣经真理的教导在我们的身上无法得到实行,使基督的生命在我们的身上失去了应有的见证,最终导致我们错失了上帝赐福的机会。雅各说:“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愿神帮助,使我们能抓住并把握生活、工作、侍奉中的每一次机会,把善行施行在别人的身上,叫我们不至于犯罪,亏欠神的荣耀。

【文选3

不吝行善

      经上说:“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弗210),可见,我们被创造、被拣选、被恩召,就是神为要叫我们行善,也就是说,今天我们信从主,我们学道也好,我们灵修也好,我们攻克也罢,我们都是为一个目的,那就是能使我们行善。因为我们以前的老旧人是毫无良善的,是已经卖给罪了的,一个毫无良善的人要叫他行善,那是强人所难的。我们既蒙主的恩,能得着他的大爱,叫我们归向他,神又赐给我们良善的圣灵在我们心里,主耶稣行善的榜样又活画在我们面前,我们才知道何为善,何为行善。而且神已经告诉我们当行善,因为他喜悦这样的祭(来1316),那么我们就应该在行善上毫不吝啬,就像雅各长老说的,知道善就当去行出来。

      保罗要我们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提前618)。说到甘心施舍,那就不是出于勉强。有人真的在施舍时那么不情愿,觉得不施舍怕得罪神,但是施舍呢?又心疼钱财,实际上还是舍不得金钱啊。当善事与金钱相争时,往往就作了金钱的奴仆,而不愿作善事的奴仆。说到乐意供给人,那更是要有坚持行善的心志才能达到的。人若一时的热心,或者可以作的,但时间一长,热心退去,这供给的善就很难维持下去的。

      行善其实就是爱心的表现,人若没有爱神与爱人的心,要想行善也只是空空的立志而无法实践到行动上。人若有了爱神与爱人的心,那么行善才会是日久天长而不会冷却了的。毕竟行善是要付出辛苦和财物的,在我们灵性还很幼稚时,我们只会索取而无法施善与人,监督不是说,圣徒与信徒的区别,其中之一就是,信徒要受人的善待,而不能善待人。圣徒却是常常找机会去行善,不肯受人的善待的。我们若想要成为圣徒,在善事上就不能吝啬,不能知善不行,如果那样,我们就永远与圣徒的国无份了,我们也就不能与主同在他的家中。

      我们总要记得那些因行善而受了主极大回报恩惠的人,像亚伯拉罕,他怎样殷勤接待那三个人,使自己蒙了大恩,得了应许;那书念妇人因接待以利沙而蒙了生养之福;哥尼流因多多周济百姓而使自己的祷告上达主面前,主因此而差谴使徒彼得使他得救啊。更当想到主说的将来万民受审判时,那愿意行善的人,都归在主的右边,他们可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他们所预备的国里。我们从主说的这话,也可知,主所预备的天国,那是为乐于行善的人预备的,如果是吝啬不肯行善的,那是要到永火里去的。

      其实主要我们行善也不是叫我们付出很多,有时只是非常小的事,主也知道我们的能力和财力,主不会加给我们过了我们力量的担子,主也不会光看我们表面付出的多少,主要藉着行善之事来察验我们的心,就像那穷寡妇,她的捐献不过就是两个小钱,但在主眼里,却觉得比财主的捐献更大,因为那寡妇实在是尽了自己所有的了,毫不吝啬。主也说的,人饿了,能给吃;人渴了,能给喝;作客旅,能留他住;若是见人赤身露体,能给他穿;病了,能去看顾;在监里,能看他。能作到这些,那就可以说是个行善的人,就能承受神的国。其实,主说的这些,我们不是不能做到,不是没有能力做到,而是有时自私的心拦阻了我们去做到,贪爱钱财的心使我们塞住了怜恤别人的心,更使我们失去了从主那里得福的恩。像那三十年纪念专刊里所说的一个叫姜全的执事,民国十七年本会在延吉盖会堂,行献堂礼时还欠二十五元钱,监督说,就让姜执事得了这福吧,后来到他家去和他说,结果那个姜全非但不肯,还大骂监督,以后这人生了重病死了。一个看钱财过于主的人,看主给的福份是羞辱的人,这样的人真的不配得神在万世以前所预备的国啊。

      我们一定不可在善事上吝啬,总要想到自己能得着行善的机会那是主赏赐的大福啊,总要欢欢喜喜领受而甘心乐意去行,尽自己所能的,尽自己所有的,竭力行善,才是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预备将来能得着那真正的生命。

【文选4

查经 新约中一些“行善”的经文

5:29 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

文意注解 “行善的复活得生,”这不是说得生是(仅)靠行善;人得永生是(还要)靠着信耶稣基督(参三1636)。但神赏赐我们永生的目的,乃为要叫我们行善(参弗二10)。信徒外面的善行,乃是里面生命的流露。

“作恶的复活定罪,”“作恶的”指不肯悔改、不相信主耶稣、拒绝主救恩的;他们将来要复活“定罪”,受审判,结局是被扔在火湖里(参启廿1315)。

本节中“行善”的“行”(do)字和“作恶”的“作”(practice)字,在原文是有分别的;“行善的”有可能偶然会犯罪,“作恶的”是犯罪习以为常。

话中之光 (一)每一个人最终的结局,只有“复活得生”和“复活定罪”这两类,并没有其他途径。

(二)“行善”并不是救恩的根源,而是救恩的结果;凡得救后行为仍旧败坏的人,若不是尚未得着“行善”的生命(即有名无实的信徒),就是没有照这生命而活。

(三)信徒照神的生命而行事为人,自然就会表露出善来;但若照自己天然原有的生命行事为人,就免不了作恶犯罪。

2:7 凡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就以永生报应他们。

文意注解 “凡恒心行善,”注意,这里绝对没有(仅)凭好行为能得救的意思;“恒心行善”的含意如下:1)指“相信”神所差来的耶稣基督(参约六2829);(2)指信主后的“好行为”(参弗二10);(3)指下句“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

“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荣耀”指神的彰显(参约五44),“尊贵”指属神的圣洁的事(参提后二2021;彼前二9),“不能朽坏之福”指属天的基业(参彼前一4)。这些都是我们在信主之后,应当竭力追求的。

“就以永生报应他们,”“永生”不单是一种永无止境的存在,并且是一种生命素质,就是神的生命。

[话中之光](一)凡“恒心…寻求”基督的,就是“行善”的,结果必定得着“永远的生命”。

二)人的“善行”,必须是信心所产生出来的,才能在神面前有真正的功效(参加五6)。

6:9 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

6:10 所以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

【加六10】“所以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

[原文字义]“更当”主要的,特别的。

[文意注解]“有了机会,”指我们手中有行善的力量(箴三27),而别人也有需要时。

“众人,”指一般人,包括教外人。

“信徒一家人,”信徒在主里是一家的人(弗二19;提前三15)。

[话中之光](一)信徒应当照顾自己肉身的家人,若有余力,应优先和更多帮助主内弟兄的缺乏。

(二)“有了机会”在原文含有积极寻找机会的意思。基督徒不是在有方便的机会才行善,乃是要寻找机会行善。

2:10 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

[原文直译]“因为我们原是 的杰作,是在基督耶稣里创造的,为着叫我们行在神早先豫备好了的善良事工中。”

[原文字义]“工作”杰作,精心产品,手艺,创造之作;“行”行走,来往。

[文意注解]“我们,”是包括全部神的儿女,是复数词。

“工作,”却是一件工作,是单数词。神的工作是把众多神的儿女作进一个教会里。

“我们原是 的工作,”我们得救,完全是神的作为,我们无一点份,所以是 的工作品;甚至是 的“杰作”,是神费过工夫,是在 所有造物之中最好的作品。

“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神将 的生命,在基督耶稣里分赐到我们里面,使我们有了神的性情,这是神的一个新创造。

“为叫我们行善,”“行善”是神对已经得救之人的要求,神对未得救的人只要求他们“信”。

“神所豫备叫我们行的,”就是叫我们行在神的旨意中,而神这旨意是 在创世之前,早已为我们豫备好了。

[话中之光](一)教会是神精心制作的艺术品,是神智慧和能力的结晶品,神全副的心思都放在教会里,也只有教会能让神心满意足(赛五十三11)。

(二)神是一位作工的神,“我们原是 的工作”;而 最中心的工作,就是要把我们模成 儿子基督的模样(罗八29)。 向我们施行种种恩惠,都是为着这个。所以我们得救以后最重要的,还不是要为神作什么,乃是要让神在我们身上,自由的作 所要作的工。

(三)教会的使命,就是行“神所豫备叫我们行的善”,这个“善”绝非人道德观念的善,乃是神旨意中的善,也就是活出、彰显出、见证出那一位丰满完全的神自己。

(四)神对未得救的人只要求“信”,不要求行为,但对已经得救的人,神却要求他们“行”善。

(五)教会不一定要作人以为好的事,但一定要作神所要我们作的事。

(六)行善不是我们得救的凭藉,但却是我们得救的结果。

(七)善工不是基督徒生活中偶然要作的事情,而是神为的子民安排的永远计划的一环,是神早就规定救我们的目的。

(八)基督徒行善,乃是对神所给的恩典的一种承认:承认神已经给了我们那上好的生命,所以我们要把这生命活出来。

(九)本节的“叫我们行”和第二节的“在其中行”是相对的。从前我们因为是死的,所以照着死的去行;现在我们因为是活的,所以照着活的去行。人先死,后才犯罪;人也先活,后才行善。

(十)“行走在善的工作里”(原文)。善的工作就是基督;神工作的目的,就是基督。信徒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是作神的工,都当行走在神所看为善的工作里。

(十一)许多人事奉神,却不是作神的工;神所要的事奉,乃是所有的存心、动机和目的,都是为着基督。基督应当在我们的事奉和工作里居首位。

贴后3:13 弟兄们,你们行善不可丧志。

这句话为什么会加插在这段警告那些不作工,又好管闲事的人的教训之中?很可能是那些好管闲事,只吃闲饭的人,已经使那些热心行善的弟兄感到灰心。“行善不可丧志”,这意思就是不要因行善没有得完满的效果而灰心丧志。事实上行善常会遭受挫折,如果以为行善一定会受人爱戴,是错的想法。主耶稣教训我们为义受逼迫的人是有福的,所以发光的基督徒该先准备受人 造的坏话毁谤(太5:10-12,14)。

另一方面,不按真理的知识而运用爱心,也可能叫自己受亏损,不但没有叫受帮助的人得益,反倒叫自己的热心也受打击。所以行善而丧志,可能因别人的妒嫉而故意毁谤,也可能因自己的无知,而受亏损。

但无论如何,为主而“行善”,用爱心待人,都不用灰心丧志,因为种什么就会收什么。只要顺着圣灵撒种,到了时候就必有收成。保罗对哥林多和加拉太教会也都是这样劝勉他们的(加6:9;参林后9:9-11)。

提前6:18 又要嘱咐他们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供给或作体贴)

当嘱咐富人应在善事上富足(6:18

这是保罗劝告这些有钱的人要在善事上富足,他说:“又要嘱咐他们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嘱咐”是带有权柄的。虽然提摩太是个穷传道,但保罗却叫他不要忘记自己属灵的地位,应该适当地运用属灵的权柄和身分,不必在富足人面前显得可怜卑微,要“嘱咐”他们行善。

上节(6:17)是从消极方面劝富人不要倚靠钱财,本节则是正面教导他们如何用钱财。钱财当用来行善,有钱人要像个忠心的管家。主耶稣在路16:1 -13曾讲到一个不义的管家,那比喻是教导信徒如何在钱财上作神的好管家,即应在今世利用神所交托我们的钱财,为我们的来世结交朋友,把自己的钱财奉献在神的工作上,使福音事工因我们的奉献得以推展,使人得救归主,这些灵魂就好象我们结交的朋友一样。在善事上富足。

“施舍”是指赒济穷人。“供给”有体贴的意思,为体贴人的需要而供给人,这里应该是指对信徒或神仆人的需要。什么是“甘心施舍”和“乐意供给人”呢?就是出于自愿的,自己喜欢的,出于为主而作的心。要作在主的身上而不是作在人的身上,不要求收回代价。虽然帮助了人,却不求人的还报,虽然奉献钱财为教会的工作或为弟兄姊妹的需要,却不藉此而叫教会的人更加拥护自己,使自己在教会中得到地位,这才是真正的乐意奉献。

提前6:19 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预备将来,叫他们持定那真正的生命。

我们今生一切的机会、学问、才干、金钱,都是神所赐给我们,使我们可以运用,预备自己将来的。有恩赐的人可以用恩赐为自己预备将来,有钱财的人可以用钱财预备将来。神把钱财交托给富有的信徒,目的是要叫他们多有机会把钱财积蓄在天上。如果他善用神所赐的钱财,作忠心的管家,就可得着更大的奖赏。

主耶稣在世上曾称那些贫穷的人有福,因为贫穷的人比较谦卑,容易接受主的道。富足的人并不是没有福,如果富足的人真正敬畏神,也可以享受到福份,正如主耶稣所说的:“施比受更为有福”(徒20:35)。我们不要忘记主所说的话:“因为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路12:48),富足的人既然从神那里多接受物质上的赐予,自然也从神那里领受更大的责任,要在物质上帮助别人。保罗在林后8:15所讲的:“多收的也没有余,少收的也没有缺”。这就是神的原则,为什么神让一些弟兄富足,却让另一些弟兄缺乏呢?神的目的就是要叫那些富足的可以帮补那些缺乏的。如果多收的有余,恐怕少收的就有缺了。所以我们应该把“富足”看作是从神那里所接受的一种责任,而作神钱财的管家,这样就可以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

注意这里“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豫备将来”,------基督徒的行善却是因为这是我们的本分。我们在世上既作神钱财的管家,就应当为神来用钱,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见主面的时候坦然交账,带着丰满的果子献给主,快乐无比。这也就是这里所指的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预备将来可以见主的面。

“叫他们持定那真正的生命”,这话应与上文第12节对照。保罗曾经叫提摩太为真道打美好的仗,持定永生,在这里他要那些富足的人持定真正的生命,当然这“生命”就是信徒所领受的生命。他应该坚持这个生命的道,照着他所领受的生命来行事。富足的人应该用他的钱财在永生的真道上帮助教会,为真理作战,而不是帮助那些错误的异端,搅扰教会的工作。

总而言之,我们在此看见保罗的话语中丝毫不将富足的人看为一种特别阶级。所以主的仆人不但对贫穷信徒应该说诚实话,对富足的人也应该说实话,不遮盖他的过失。对于那些在灵性上还应该向前进步的,更应该忠实地指出他们灵性的实在情形,使他们知道自己不够的地方,这样才是神忠心的仆人。

10:24 又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

“存着诚心和充足的信心,来到神面前”,并坚“守所承认的指望”,都是关系个人方面的灵性问题,但本节所论的,乃是信徒在彼此关系上的灵性问题。既有个人的坚定正确信心,就当“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因为我们不只是个别地信靠耶稣,也是共同在基督里合一,联成一个身体(加3:28;林前12:12-13),有互相连带的关系。各人在信仰上的成败,不但影响自己,也使全体的见证受影响(林前12:26),所以我们有相顾相爱的责任。

在此所论“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三者有互为因果的关系。“彼此相顾”就能“激发爱心”,爱心受激发就能“勉励行善”,而勉励行善的结果又增进了彼此相顾的心。

13:16 只是不可忘记行善,和捐输的事。因为这样的祭,是神所喜悦的。

忍受凌辱的祭,乃是个人方面为爱主的缘故而甘愿牺牲的“祭”,颂赞的祭,是爱神的人向神方面所献上的,但“行善和捐输的事”,则是信徒为神而施行在人身上的善行。不但悦纳我们自己愿为主受苦,并向神颂赞,也喜悦我们在别人身上显出我们爱神的心来,因为“不胞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约一4:20)。但如果自己正在为主受苦的时候,仍不忘记“行善和捐输”,就必更为神所喜悦了。当时的希伯来信徒中,有好些人为主的缘故,家业被人抢去了(10:34),所以他们当中难免有好些人在困苦之中。这里的话,一方面提醒那些比较有力量的信徒,不可忘记顾念穷乏的弟兄和神家的需用,另一方面也是提醒那些穷乏中的信徒,不可因为穷困而忽略了行善;穷困固然使信徒行善的力量减低,但穷困并不能使一个乐意“行善”的人不行善,惟有爱心冷淡,才真正使人无力行善和捐输。

在此以“行善捐输”也是一种“祭”,意思就是我们不要把“行善和捐输的事”当作我们对人的一种功劳或恩德,而应当把我们作在人身上的善事,当作我们自己对神的一种奉献,一种在主里面的爱心交通,存这样的态度而行善捐输,才是神所喜悦的。

【离恶行义——第二部分】

行善 

作者:李世峥

“行善”,是基督徒非常熟悉的一个概念,但很多人对这个概念并不友好。一提起行善,就会有人站出来说话,“行善不能使人得救”,“人的善行在上帝面前算不得什么”,……受这种观念影响,很多基督徒都不热衷于行善。然而,当我们仔细阅读圣经时,就会发现这种观念是极端错误的。(仅靠)行善的确不能使人得救,但并不能因此就全盘否认行善,得出一个“行善毫无意义”的结论。治疗胃疼的药一定无益于牙疼,但你不能因此就说这种药毫无价值,当你把药用对地方时,自然就显出了它的价值。圣经之所以反对靠行善得救,正是因为人们把行善用错了地方,妄图(仅)靠行善换取永生。按着圣经的教导,行善最大的价值,在信主之后的属灵追求上,因为藉着行善,可以使我们的生命更加丰盛。《雅各书》说:“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雅417)由此可见,行善对于基督徒,是何等重要。

一、行善的理由

我们为什么要行善?这是必须弄清楚的问题。基督徒之外,也有很多人行善,但在对行善的理解上,我们和他们有着本质的区别。基督徒行善,建立在自己与上帝的关系上,所有行善的基督徒,都是为上帝的缘故而行,而不是因为某种外在的原因。

1、行善是上帝的旨意

基督徒行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是上帝的旨意,出于上帝旨意的事情,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去遵行。上帝创造人类之时,就把“上帝的形像”放在人的里面,而“上帝的形像”里包括善良。也就是说,上帝造人的时候,就希望人行善。然而,因为亚当、夏娃的犯罪,整个人类陷入罪的深渊,以致缺少了行善的力量,但上帝要求人行善的初衷却一直未曾改变。旧约说:“要离恶行善,寻求和睦,一心追赶。”(诗3414)新约说:“只是不可忘记行善和捐输的事,因为这样的祭是上帝所喜悦的。”(来1316)上帝希望人行善,所以他所默示的圣经有一个终极的指向,就是“叫属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7)。圣经如此看重行善,我们又怎敢贸然否认行善的意义呢?为了强调行善的重要性,使徒约翰语重心长地说:“亲爱的兄弟啊,不要效法恶,只要效法善。行善的属乎上帝,行恶的未曾见过上帝。”(约叁11

2行善是救赎的果效

对于行善与救赎之间的关系,使徒保罗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上帝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上帝所预备叫我们行的。”(弗281089节强调信心在救恩中的重要意义,指出行为在救恩上没有意义,但10节却又勉励行善,强调行为的重要意义。这样的表述可能会使一些读者感到困惑。其实,理解这段经文的关键,是要明确两种不同的要求是对不同的对象的。89节写给尚未信主的人,对于这些人,上帝并不强调行善,因为行善无法使人得救。10节写给已经信主的人,对于这些人,上帝强调行善,因为上帝那“本乎恩,也因着信”的救恩,本身就带着一种力量,以致可以产生一种果效——“叫我们行善,就是上帝所预备叫我们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经历重生并获得新生命的人,均获得了行善的力量,他的内心一定向往行善。因此,一切相信上帝的人,都应当尽上行善的本分。

3、行善是爱主的体现

基督徒生活的一个重要准则,就是“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以及“爱人如己”。如何实践这个要求呢?圣经告诉我们,爱上帝还需藉着爱人来体现。上帝在天上,他从不缺少什么,所以从本质上而言,他并不稀罕我们给他的奉献。然而,上帝给我们一个机会,就是将我们对他的爱心体现在对邻舍的关爱上。当我们向弟兄及邻舍行善时,上帝一定会喜悦我们,因为这正是爱主的具体体现。《马太福音》25章“山羊绵羊的比喻”中,耶稣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当听者为自己没有如此做过而感到惊讶时,耶稣解释道:“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2540)由此可见,爱人就是爱主,行善就是爱主。让我们记住使徒约翰的警告:“凡有世上财物的,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的心,爱上帝的心怎能存在他里面呢?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约壹31718

4行善是蒙福的途径

《以弗所书》说:“因为晓得各人所行的善事,不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必按所行的,得主的赏赐。”(弗68)当我们行善的时候,表面看来似乎是一种舍弃,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上帝会纪念我们,并给我们更多的祝福,正如经上所说:“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箴1917)对于行善的福气,耶稣说:“你们要给人,就必有给你们的,并且用十足的升斗,连摇带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们怀里;因为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路638)这是物质方面的祝福。保罗说:“他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凡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就以永生报应他们;惟有结党不顺从真理,反顺从不义的,就以忿怒、恼恨报应他们。将患难、困苦加给一切作恶的人,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却将荣耀、尊贵、平安加给一切行善的人,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因为上帝不偏待人。”(罗2611)这是灵性方面的祝福。行善能得如此之多的福气,我们怎能不为此心驰神往呢?

5、行善是审判的尺度

论到将来的事,耶稣说过:“时候要到,凡在坟墓里的,都要听见他的声音,就出来。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约52829)这是一节大家非常熟悉的经文,但我们对这节经文的理解往往非常片面,我们只注重耶稣使我们复活这个令人振奋的应许,却忽略了复活带来审判这个促人警醒的警告。耶稣告诉我们,复活之后,每个人都要在上帝面前接受审判,而审判的标准就是看这个人生前是否行善,“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这个标准非常清楚。《马太福音》25章“山羊绵羊的比喻”中,“山羊”和“绵羊”的分野,就在于我们是否行善。行善带来将来的审判,所以使徒保罗教导我们:“我们坦然无惧,是更愿意离开身体与主同住。所以,无论是住在身内,离开身外,我们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悦。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林后5810

二、行善的益处

上文谈到行善的理由,使我们知道行善的重要意义,从而催促我们努力行善。当我们按着圣经的教导坚持行善时,我们的努力就会带来果效。圣经应许我们,行善能带来诸多益处,包括对教会的益处,包括对社会的社会,也包括对我们自己的益处。

1、能荣耀上帝

使徒彼得教训我们:“亲爱的弟兄啊,你们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劝你们要禁戒肉体的私欲,这私欲是与灵魂争战的。你们在外邦人中,应当品行端正,叫那些毁谤你们是作恶的,因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在鉴察的日子归荣耀给上帝。你们为主的缘故,要顺服人的一切制度,或是在上的君王,或是君王所派、罚恶赏善的臣宰。因为上帝的旨意原是要你们行善,可以堵住那糊涂无知人的口。”(彼前21115基督徒在世上有一项重要的使命,就是荣耀上帝,但这一点做起来很难。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常常会因信仰的缘故遭到他人的非议,因为我们有信仰,所以别人对我们有更高的要求,因而时常挑我们的不是。为此,使徒彼得劝勉我们要做好两件事:第一,禁戒肉体的私欲,不去犯罪;第二,为主的缘故多多行善。这样,消极方面“可以堵住那糊涂无知人的口”,积极方面可以 “叫那些毁谤你们是作恶的,因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在鉴察的日子归荣耀给上帝”。

2、能益于社会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说:“上帝创作了一个富足的世界,足以养活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如果有人因为饥饿而死去,一定不是因为食物不够,而是分配出了问题。生存权是上帝赋予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从他手中夺走。”本应公平的世界,因为人们的巧取豪夺和弱肉强食而变得极不公平,一些人占有了大批的财物,而另一些人却难以果腹。面对这样一个世界,基督徒有责任通过行善来改变这种局面。为此,一位先知大声疾呼:“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摩524)当我们真正从自己做起,努力行善时,就能在消除贫困及其他不公之事上有份,从而为基督做出美好的见证。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先知阿摩司的愿望。经上说:“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516)这便是行善的社会意义。历史上的教会,一直没有停止行善,在消除贫困、关注孤寡、兴办教育、兴建医院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能造就自己

上文谈到行善的理由时,提到了行善是蒙福的途径,那里谈到了行善在物质及灵性方面的祝福。这里,要从另一个角度谈行善对灵性生命的影响。追求灵命的长进,是所有基督徒的共同愿望,所以我们天天在寻找长进的途径。然而,在我们的属灵操练中,时常走入误区,我们往往注重外在的形式,诸如礼仪、祭物等,但圣经的教导我们,这一切都没有行善更能讨上帝的喜悦,更能操练我们的灵性。先知弥迦劝勉以色列人说:我朝见耶和华,在至高上帝面前跪拜,当献上什么呢?岂可献一岁的牛犊为燔祭吗?耶和华岂喜悦千千的公羊,或是万万的油河吗?我岂可为自己的罪过献我的长子吗?为心中的罪恶献我身所生的吗?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上帝同行。(弥668)如果我们按着上帝的指示去“行公义,好怜悯”,就必然能得着属灵生命的进深,因为藉着行善,我们可以更多地“体会基督耶稣的心肠”(腓18),从而使我们的心与主越来越近,更加像主。

三、行善的原则

行善固然是好事,既荣耀上帝,又益于社会,还造就自己。然而,行善也要注重方法,需要把握一些原则。否则,我们所作的一切就会失去意义,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圣经关于这方面的教导很多,我们无法一一提起,择其要点简述如下。

1、要本着爱心

经上说:“凡你们所作的,都要凭爱心而作。”(林前1614)行善当然也要本着爱心。世界上行善的人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本着爱心。有的人行善是出于一种责任,有的人行善是出于一种兴趣,这样的做法都不能算是本着爱心的行善。基督徒所强调的爱心,不仅仅是出于同情与怜悯的爱,更是因被基督之爱激励的爱,这种爱会更加真实,也更加有力。因此,我们在行善的时候,要把自己的善行当成理所当然的本分,而不能当成居高临下的施舍与周济。使徒保罗说:“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林前133)这是很好的提醒,即便你的善行再多,要是没有爱,就没有实质的意义了。

2、要行在暗中

耶稣在“登山宝训”中曾如此教训门徒:“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所以,你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像那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荣耀。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太614)放眼今日社会,藉着行善作秀,藉着行善给自己脸上贴金的事情实在不少,但基督徒却要警戒自己,我们万不可如此。“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提醒我们不要过度宣扬自己的善行。耶稣讲得清楚,如果我们得到人荣耀,就不能得到上帝的赏赐,两者孰轻孰重,弟兄姊妹应当心中有数。

3、要甘心乐意

因为特殊的原因,使徒保罗和腓利门的仆人阿尼西母建立了很好的私人感情,保罗深觉此人有益于自己的圣工,所以有意将其留在身边,但他又不能自作主张,还要征得腓利门的同意。因此,在写给腓利门的书信中,保罗如此写道:“我本来有意将他留下,在我为福音所受的捆锁中替你伺候我。但不知道你的意思,我就不愿意这样行,叫你的善行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门1314如果腓利门同意将阿尼西母留在保罗的身边,他所做的就一定是一件善事。不过,腓利门必须是心甘情愿的,倘若只是为了情面而勉为其难地答应,这件善事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保罗的这段话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行善必须甘心乐意,勉为其难的行善,没有意义。

4、要持之以恒

一辈子做一件善事,或许并不太难,但基督徒行善是一生一世的,所以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我们要持之以恒,切忌一曝十寒。加拉太教会的信徒行善时,就有这样一个缺点,他们时而冷淡,时而火热,因此使徒保罗写信劝勉他们:“在善事上常用热心待人,原是好的,却不单我与你们同在的时候才这样。”(加418)有的时候,我们会在行善时遇到一些困难,以致使我们失去行善的动力。然而,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要坚持,如果放弃,就是半途而废。保罗劝勉我们说:“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所以,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加6910

5、要运用智慧

谈到行善时,被称为“智慧之王”的所罗门有一个重要的教训:“不要行义过分,也不要过于自逞智慧,何必自取败亡呢?”(传716)我们当然要行善,但不要“过分”,切不可糊里糊涂地盲目行善,否则就会陷入可怕的困境,以致追悔莫及。何为“行义过分”呢?我想举一个例子说明。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遍地都有招摇撞骗之徒,他们中间的很多人,利用基督徒乐意行善的愿望,对其行骗,实在令人气愤。骗子的存在我们无法制止,但我们可以用智慧防止上当。遗憾的是,弟兄姊妹中有很多人“行义过分”,缺少对骗子的分辨力,毫无防范地向骗子“行善”,既亏损了自己的钱物,又纵容了骗子的恶行,这实在是不应该的。我们要努力行善,但我们不能被恶人利用,万不可像东郭先生一样向凶暴的中山狼“行善”。经上说:“你们要谨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当像智慧人。”(弗515)我们应当切记!

6、要依靠上帝

行善是重要的,但行善也是不容易的。按着圣灵的引导,我们肯定愿意行善,但照着肉体的本性,我们并不乐意行善,所以常常会有保罗那样的哀叹:“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故此,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作。”(罗71819)可能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这种行善乏力的尴尬,但我们未必都学会了保罗的秘诀。保罗说:“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感谢上帝!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这样看来,我以内心顺服上帝的律,我肉体却顺服罪的律了。”(罗72425)靠着自己,我们很难行善,但靠着主就可以胜过软弱。经上说:“你当倚靠耶和华而行善,住在地上,以他的信实为粮。”(诗373)这是我们行善的动力。

以上所述,便是圣经在行善方面给我们的主要教导。当然,此外还有别的教导,但限于篇幅,只能谈及这些。总而言之,行善是基督徒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一定要在圣灵的引导,努力行善,以此荣耀上帝,也造就自己。最后,以《希伯来书》中的一段祝福来结束本文:“但愿赐平安的上帝,就是那凭永约之血使群羊的大牧人、我主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上帝,在各样善事上成全你们,叫你们遵行他的旨意,又藉着耶稣基督在你们心里行他所喜悦的事。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永远远。阿们!”(来132021

【离恶行义——第三部分】

不守诫命的人能永生天国吗?

【文选1

不守诫命作恶的人,能上天堂吗?—— 圣经依据

我看过一些见证,有些濒死的人,或者是被主带着,去了天堂和地狱,然后又回来了,把他们的所见所闻讲给世人听。他们在地狱里,还真遇到了一些没好好听主话的基督徒,比如一个基督徒没有原谅在他生病时没有来探望他的人,死后就下了地狱;还有一个基督徒,对于一个需要资助的酒鬼的儿子没有怜悯和同情,觉得:“谁让他爸爸总是喝酒,他的儿子活该受苦”。结果这个基督徒死后也下了地狱。

主在马太福音第七章警告过我们:“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

结合这些见证,发现主可话真的不是吓唬人的,不行道,不从罪中悔改真的会下地狱的。

 “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

可见耶稣基督从来没有教过类似——

“本来我就是罪人,所以我继续作恶(比如说人坏话,侮辱别人)没关系,我守不了诫命没关系,我是基督徒就一定得救”

又如主对少年财主说:『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他说:什么诫命?耶稣说: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当孝敬父母,又当爱人如己。』(太19:17-19)。

他说: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他们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教导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太15:3-9)。

使徒约翰的教训:『我们若遵守他的诫命,就晓得是认识他。人若说我认识他,却不遵守他的诫命,便是说谎话的,真理也不在他心里了。(约一2:3-4.3:4-6.5:2-3)。

“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

这句虽然是指着宗教领袖们说的,但也可以应用于对我们的警告。

更有意思的警告是太724-27里面的比喻

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

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並且倒塌得很大。

什么人会把房子盖在沙土上呢?我们知道沙土是比磐石要常见且容易找到的地区,一般情况下,没有那么多人愿意很费劲地选择磐石做地基,多数是将就、凑合,反正房子也能住人,垮塌的概率应该不会那么大。

这种现实生活中的偷懒想、侥幸心理现象放在宗教里其实也很普遍,很多人对信仰的态度不是那么慎重,于是就随随便便的得过且过,以为自己只要信耶稣了反正就预定得救了。但我们却不知道终究要面临严重的后果。

在沙土上盖房子的人就是那些对信仰的态度比较宽松的人,常用“万事互相效力”、“神掌管一切”、“神知道”等等属灵借口宽慰自己,避开人应该照着神的话去行的本分。

他们自认为自己反正得天堂的门票,做任何事都会得到上帝的谅解,其实他们就是这种把房子盖在沙土上的侥幸、凑合的心理。

等到最终结果时,上帝很可能会让他们意外的。

16:2 人要把你們趕出會堂,並且時候將到,凡殺你們的就以為是事奉神。

7:22 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

7:23 我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

基督徒一定得救没有问题。如果可以确定自己是基督徒的身份,那已经得救了。神不说谎,神说要救你就一定要救你。

罗马书

【文选2

这样就可以进天国 

    法利赛人问:“神的国几时来到?”耶稣回答说:“神的国来到,不是眼所能见的。人也不得说,‘看哪,在这里’‘看哪,在那里’;因为神的国就在你们心里。”——路17:20-21

  尘世的人将天堂理解为一个地方,其实这种观念是不完全的。无需多想,我们可知道思想和情感是超越时空的,因此神必然是超越时空的,天堂也是超越时空的。

  谁能得救,谁不能得救的问题,之所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乃因为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而且常常是从自己的角度,而不是从神的角度,来思考。其实这个问题原本不难——心中有天堂的人,就属于天堂,死后自然就进入天堂;心中有地狱的人,就属于地狱,死后自然就进入地狱。

  那么,谁的心中是天堂,谁的心中是地狱呢?爱主爱人,乃是天堂;爱己爱世界,乃是地狱。心中有天堂的人爱慕一切良善、美德、真理,爱人如己,乐意与人分享,并从中获得快乐。心中有地狱的人体贴肉体,贪爱名利,追求肉体的享受和欲望,自私自利。天堂与地狱之别,乃是善与恶之别,真与假之别,美与丑之别,先人后己与自私自利之别。心中有天堂的人,心中就有神的爱,乐意遵行神的命令,热心为善:

1. 爱是律法和先知的总纲:

[1] 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22:34-40

  [2] 神就是爱。住在爱里面的,就住在神里面,神也住在他里面。——约壹4:16

2. 爱完全了律法的要求:

[1] 凡事都不可亏欠人,惟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因为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像那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贪婪,或有别的诫命,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爱是不加害与人的,所以爱就完全了律法。——罗13:8-10

  [2] 弟兄们,你们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将你们的自由当作放纵情欲的机会,总要用爱心互相服事,因为全律法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加5:13-14

3. 神的救恩乃是预备我们行善:

[1] 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弗2:10

  [2] 他为我们舍了自己,要赎我们脱离一切罪恶,又洁净我们,特作自己的子民,热心为善。——多2:14

  [3] 人若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就必作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2:21

  [4]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7

  所以,无论你说“因信称义”也好,“因爱称义”也好,“因行为称义”也好,三者是一致的。信(faith)是途径(means),爱(love)是目的(purpose),行为(works)是表现(result)。三者是一体的关系,正如灵、魂、体是一体的关系。“原来在基督耶稣里,受割礼不受割礼,全无功效;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faith which works by love)——加5:6.

【文选3

耶和华活的道 (转贴)

神活泼的道,就是耶和华的律法深入人心而活出来。

耶和华的灵只赐给谨守神诫命的人。

看一个人是否信耶稣,就看他是否行耶稣所行的。

看一个人是否接好果子,就看他是否遵行耶和华的训诲。

看一个人是否信,就要看他是否遵行摩西律法。

看一个人是否有得耶和华的恩典,就看他是否做事叫耶和华高兴,行耶和华眼中看为义为善的事。

凡是与摩西律法为敌,遗弃,藐视,放在过时的旧里而不放心里的,就是魔鬼的儿子,蛇的种类,得到的不是恩典,而是咒诅。

出卖耶稣的犹太人不是真犹太人。

耶稣是犹太人,十二使徒是犹太人。

耶稣是犹太人的王,因此耶稣说,救恩出自犹太人。

列国都要在犹太人的国度之下,因为耶和华是信实的,应许以色列是在列国之上的。

申命记

26:17 你今日认耶和华为你的神,应许遵行他的道,谨守他的律例,诫命,典章,听从他的话。

26:18 耶和华今日照他所应许你的,也认你为他的子民,使你谨守他的一切诫命,

26:19 又使你得称赞,美名,尊荣,超乎他所造的万民之上,并照他所应许的使你归耶和华你神为圣洁的民。

当时的法利赛人(假犹太人)废弃耶和华的律法,但还没有人敢教训废弃摩西律法的,只是因为怕人违背神的诫命,用大量人的吩咐如同墙一样,把神的诫命包围起来,把守神的诫命变为了守人的吩咐。

当今的法利赛人(基督教徒,而非耶稣的门徒)比当初的法利赛人恶出百倍,千万倍。他们公然藐视和废弃摩西律法,而去守人的遗传(这个信经,那个信条),用人的吩咐来废弃耶和华的诫命。这等人称为自称属灵的犹太人,但他们属的是敌基督的灵。耶稣在启示录中指出,他们自称犹太人,而不是犹太人。

真以色列,真犹太人,是把摩西律法信到心中,记在头中,说在口中,行在手中,不仅在家中,而且在世界中,处处行神的诫命的。这等人,虽然也会跌倒,但耶和华会扶持他们,因为他是尽心尽力爱他,行他诫命之人的救主。耶和华救义人,而不救恶人!

假以色列人,假犹太人,也包含绝大多数凡是不行神诫命的基督教徒。他们有个名,却是死的,因为他们说信耶稣,但不行耶稣所行的,说是主内的,却不行主耶稣所行的。信心没有行耶和华的律法,是死的。

整个基督教界,基本都是受膏抹假使徒的敌基督教训的,而不是受十二使徒所见证的耶稣弥赛亚的教训的。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用敌基督的教训,来取代耶稣的教训,废弃摩西律法。

真耶稣弥赛亚是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活出摩西律法中的所有诫命,好叫他的门徒可以效法。

耶稣教导,凡是受父耶和华教导的,都到耶稣那里去。

耶稣还教导,不听从摩西的,也不会听从复活的弥赛亚的。

所以,一个简单的试金石:如果不守摩西律法中的耶和华的诫命,就信从了假耶稣,而没有信从真耶稣。所领受的神的活道是变色龙的道。

因此,当检察自己的心,看是否对摩西的律法有星点的藐视。摩西律法,是耶和华口述给摩西,并要写在人心里的。是耶和华的灵,行内心的割礼,把他的律法写在爱他爱他律法之人的心里,并使他们活出律法来。

[离恶行义——第四部分]

财主(富人)怎样才能进天国?

摘要:

1.首先,钱能使鬼推磨,富人有了钱财,往往认为天下无难事,一切问题均可用钱来解决。抱着这种心态的人,当然不太可能再想到天主,更不会向他靠近了,试问这种人又如何去关心死后的人生大事?无怪乎在默示录中,天主曾责备富有的劳狄刻雅教会说:「你说:我是富有的,我发了财,什么也不缺少!殊不知你是不幸的,可怜的,贫穷的,瞎眼的,赤身裸体的……」(默三17)富人的可怜就在这里,他们颠倒是非,把今生的这个转瞬即逝的物质世界紧追不舍,忘了死后还有一个永远存在的世界!殊不知真正能满足人心的却是一种精神的愉悦及幸福,偏偏这些不是金山银山所能提供的!

2.再者,富者往往容易变成守财奴,他们不但视钱如命,更想尽种种方法,包括不义的犯法的方法,使自己富了还要再富,银行存款多了还想多。中国有句谚语:有钱人像只狗,早早起来门口守,穷人像条龙,朝朝睡到日头红。我们虽不希望变成一条懒起的龙,但也不想做一只为钱而整日劳碌的狗。富人之所以容易变成守财奴,其实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因为他们只把「安全感」放在钱财上,认为钱财愈多愈能感到安全无虑,到最后只好变成那种一毛不拔的小气鬼。富而能施为之德,腰缠万贯,见穷人一毛不拔罪亦大矣,试问这种鄙吝的人,又如何能进入天国?「我饿了,你们没有给我吃的;我渴了,你们没有给我喝的;我赤身露体,你们没有给我穿的……可咒骂的,离开我,到那给魔鬼和他的使者预备的永火里去吧!」(玛廿五41-43

3.但我们也不必太极端,认为富人真的难以进天国;当然不是,只是富人比穷人更难一点罢了。我们若翻开圣经,就知道耶稣自己也有几位富人朋友,圣史玛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玛窦本来是一名税务员,这种人在罗马时代是属于中高级的官员;无怪玛窦那天被耶稣招唤,当晚就在家中设置请客,并请了许多税吏和罪人同耶稣及门徒一起坐席。(玛九9-10

另外一位也是税吏,名叫匝凯:路加说他原是税吏长,是个富有的人。(路十九1-10)他也想看看耶稣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可惜他生得太矮,那天当耶稣经过时,他只好爬到树上去看耶稣。耶稣抬头一望,就叫他快快下来,并说那天他必须住在他家里。匝凯当然喜出望外,就「喜悦地款留了耶稣」。还有一位大富豪名阿黎玛特雅者,他名叫若瑟,耶稣死后,他竟能要求总督比拉多把遗体交给他,他用洁白的殓布包好后,安放在为自己所准备的那座墓穴内。而这位有权有势的富豪,竟也是耶稣的门徒。(玛廿七57-60)当然那位买了一百斤没药及香料,来安葬耶稣遗体的富人尼苛德摩,更不必提了。如此看来,耶稣自己不排斥有钱人。只要他们能从善如流,他们也可以成为耶稣的门徒。 

4.若阅读圣人传记,我们不难发现,原来在圣人圣女中,竟也有不少是皇亲国戚等有权有钱的人,其中甚至还是几位皇帝及皇后。我们若放眼看四周,在目前的教会内,竟也有不少虔诚的热心信徒,他们不是公司的大老板,就是腰缠万贯的大富商,但他们的钱财并不影响他们修德立功,一心跟随耶稣走天国之路。

5.的确,人是否死后能升天享永福,除了靠人自己的努力之外,天主的恩宠才是决定因素;但这种恩宠天主也可以赐给富人,使他们虽然富有,照样也能活出神贫精神。当他们努力帮助穷人时,他们的内心可能也听到了耶稣的那句话:「我父所祝福的,你们进入天国吧!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的;我渴了,你们给我喝的……」。

6.主耶稣教训我们,“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是什么意思呢?

   第一个意思是劝勉人们靠着神赐给的恩典,利用多余的钱财,广行善事,多做好事,甘心施舍,助人为乐,荣神益人,为己“积德”,就是将你的财宝积攒在天上,那里是最保险的地方,因为在那里,既无虫子,也不能朽坏,又没有盗贼,在天父的身边,是最理想,最安全的地方。(启:213-4)“我听见有大声音从宝座出来说,‘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住,他们要做他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的神,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

   第二个意思是劝勉人们要有知足的心,知足者常乐。(箴308-9)“求你使虚假和谎言远离我,使我也不贫穷,也不富足,赐给我需要的饮食,恐怕我饱足不认你,说,耶和华是谁呢?又恐怕我贫穷就偷窃,以致亵渎神的名!”(提前66-9)“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俗话说,“衣食足而后知荣辱”,(弗428)说“总要劳力,亲手作正经事,就可有余,分给那缺少的人”。正是为了谨守遵行神的旨意和圣经的教训,叫荣耀归与神!

   第三个意思是劝勉人们应将一切身外之物全部舍弃,并将己归耶和华为圣,这就是“去变卖你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你还要来跟从我”。(罗121)“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

7. 财富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妥。圣经所谴责的是贪财的心

圣经执笔者保罗说:“贪财是一切祸害的根源”。他指出,有些人一心追求财富,把属灵的事置之脑后,结果“误入迷途,离开信仰,用许多痛苦把自己刺得遍体鳞伤”。(提摩太前书610

8. 富有的基督徒“在善事上富足”,就能避开财富的陷阱。

要这样做,他们就得“慷慨大方,乐意施与”。(提摩太前书618)真基督徒现今最关注的,就是宣扬上帝王国的好消息。基督徒不论贫富,也可献出自己的资源,帮助人明白圣经。

9.财主进天国似乎很难,“难如上青天”,而又极易,“易如反掌”。其关键在于三条:第一条,要认罪悔改,相信耶稣;第二条,要甘心乐意,撇下所有(就是尽力以爱心施舍救济穷人且不求任何人的回报,而将你的财宝“积攒在天上”!);第三条,要真心诚意,跟随主走。这三类人各有自己的抉择,也各有自己的结局:为富不仁者,在地狱里深表忏悔,却悔之晚矣!爱财如命者,因为自己错失良机,以致前途未卜,而惶惶不可终日;唯这开明的财主撒该,因全家蒙恩,主与同居,则皆大欢喜!

【文选1

富人不易进天国

于是耶稣对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富人难进天国。我再告诉你们:骆驼穿过针孔,比富人进天国还容易。」门徒们听了,就非常惊异说:「这样,谁还能得救呢?」耶稣注视他们说:「为人这是不可能的;但为天主,一切都是可能的。」(玛十九23-26;马谷及路加的记载几乎完全相同,请看谷十23-27及路十八24-27)。

耶稣见那位富少年怏怏不乐地离开,心中感慨千万,才说了上面几句重话。 

所谓骆驼穿针孔,是当年闪族人惯用的夸张词,竟即很难很难。但后来有圣经学者,把针孔解释为一种十分狭窄的小巷,高大的骆驼当然是无法挤入那种巷子的。更有些作者甚至认为希腊文中的骆驼(Kamelos)与赞索(Kamelos),只有一字之差,耶稣当时所说的可能是「缆索穿针孔」,后来竟变成了骆驼穿针孔。但我们认为不管骆驼穿针孔也罢或缆索穿针孔也罢,反正用意完全一样,即富人进天国的确好难好难!

富人进天国为什么那样不容易?理由可能一箩筐。首先,钱能使鬼推磨,富人有了钱财,往往认为天下无难事,一切问题均可用钱来解决。抱着这种心态的人,当然不太可能再想到天主,更不会向他靠近了,试问这种人又如何去关心死后的人生大事?无怪乎在默示录中,天主曾责备富有的劳狄刻雅教会说:「你说:我是富有的,我发了财,什么也不缺少!殊不知你是不幸的,可怜的,贫穷的,瞎眼的,赤身裸体的……」(默三17)富人的可怜就在这里,他们颠倒是非,把今生的这个转瞬即逝的物质世界紧追不舍,忘了死后还有一个永远存在的世界!殊不知真正能满足人心的却是一种精神的愉悦及幸福,偏偏这些不是金山银山所能提供的!

再者,富者往往容易变成守财奴,他们不但视钱如命,更想尽种种方法,包括不义的犯法的方法,使自己富了还要再富,银行存款多了还想多。中国有句谚语:有钱人像只狗,早早起来门口守,穷人像条龙,朝朝睡到日头红。我们虽不希望变成一条懒起的龙,但也不想做一只为钱而整日劳碌的狗。富人之所以容易变成守财奴,其实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因为他们只把「安全感」放在钱财上,认为钱财愈多愈能感到安全无虑,到最后只好变成那种一毛不拔的小气鬼。富而能施为之德,腰缠万贯,见穷人一毛不拔罪亦大矣,试问这种鄙吝的人,又如何能进入天国?「我饿了,你们没有给我吃的;我渴了,你们没有给我喝的;我赤身露体,你们没有给我穿的……可咒骂的,离开我,到那给魔鬼和他的使者预备的永火里去吧!」(玛廿五41-43

但我们也不必太极端,认为富人真的难以进天国;当然不是,只是富人比穷人更难一点罢了。我们若翻开圣经,就知道耶稣自己也有几位富人朋友,圣史玛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玛窦本来是一名税务员,这种人在罗马时代是属于中高级的官员;无怪玛窦那天被耶稣招唤,当晚就在家中设置请客,并请了许多税吏和罪人同耶稣及门徒一起坐席。(玛九9-10

另外一位也是税吏,名叫匝凯:路加说他原是税吏长,是个富有的人。(路十九1-10)他也想看看耶稣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可惜他生得太矮,那天当耶稣经过时,他只好爬到树上去看耶稣。耶稣抬头一望,就叫他快快下来,并说那天他必须住在他家里。匝凯当然喜出望外,就「喜悦地款留了耶稣」。还有一位大富豪名阿黎玛特雅者,他名叫若瑟,耶稣死后,他竟能要求总督比拉多把遗体交给他,他用洁白的殓布包好后,安放在为自己所准备的那座墓穴内。而这位有权有势的富豪,竟也是耶稣的门徒。(玛廿七57-60)当然那位买了一百斤没药及香料,来安葬耶稣遗体的富人尼苛德摩,更不必提了。如此看来,耶稣自己不排斥有钱人。只要他们能从善如流,他们也可以成为耶稣的门徒。 

若阅读圣人传记,我们不难发现,原来在圣人圣女中,竟也有不少是皇亲国戚等有权有钱的人,其中甚至还是几位皇帝及皇后。我们若放眼看四周,在目前的教会内,竟也有不少虔诚的热心信徒,他们不是公司的大老板,就是腰缠万贯的大富商,但他们的钱财并不影响他们修德立功,一心跟随耶稣走天国之路。可能这正是耶稣当时对伯多禄所说的那句话:「为人这是不可能的,但为天主,一切都是可能的。」某些圣经学家认为只要人一旦得罪天主,就失去了得救的可能,只有天主的仁慈能赦免他的罪,使他能重入天国。

的确,人是否死后能升天享永福,除了靠人自己的努力之外,天主的恩宠才是决定因素;但这种恩宠天主也可以赐给富人,使他们虽然富有,照样也能活出神贫精神。当他们努力帮助穷人时,他们的内心可能也听到了耶稣的那句话:「我父所祝福的,你们进入天国吧!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的;我渴了,你们给我喝的……」。

【文选2

基督徒必须清贫度日吗?

有一次,耶稣告诉一个富有的青年官长:要把一切都卖掉,分给穷人。圣经说那人因耶稣的话而难过,忧愁地走了,“因为他有很多财产”。耶稣接着对门徒说:“有钱人要进上帝的王国,是多么困难啊!”他又说:“骆驼穿过针眼,比富有的人进上帝的王国还容易呢!”(马可福音1021-23;马太福音1924

一,耶稣的话是什么意思呢?财富有什么不妥吗?基督徒是否不应该拥有金钱呢?上帝要他仆人过一种清贫克己的生活吗?

1上帝接纳“各种各样的人”

上帝并没有要求古代的以色列人过贫穷的生活。请想想,以色列人分得土地后,随即耕种作业,谋求生计,养妻活儿。可是,经济不稳、天气变化、健康欠佳和经营不善,都能影响生产的成果,致使有些人经济拮据,一贫如洗。摩西律法规定以色列要对这些同胞表现同情。(利未记2535-40

但这并不是说,所有人都会生活穷困。波阿斯就是一个“大有财势”的人。他信赖上帝、谨守忠义,后来还成为耶稣的祖先呢!(路得记21

2耶稣并不是要提倡苦行禁欲的生活,而是要提出一个重要的道理。

从人的观点来看,要有钱人表现谦卑,接受上帝的救恩,似乎是不可能的事。可是,耶稣说:“在人,这是不可能的;在上帝,凡事都可能。”(马太福音1926

3,公元1世纪的基督徒会众接纳“各种各样的人”。(提摩太前书24

当中有些人家财万贯,有些人衣食无忧,但也有很多人贫乏困苦。有些人未成为基督徒之前,家境已很富裕,另一些则在后来利用外界有利的条件,运筹帷幄,赚取不少金钱。

同样,在今天的基督徒团体里,人人的经济状况都不尽相同,但所有人都得听从圣经的劝告,竭力抵抗崇尚物质的精神。耶稣跟富有的青年官长的对话,正好提醒基督徒,物质财富对人有着多大的影响。(马可福音419

二,小心财富的陷阱

1,财富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妥。圣经所谴责的是贪财的心

圣经执笔者保罗说:“贪财是一切祸害的根源”。他指出,有些人一心追求财富,把属灵的事置之脑后,结果“误入迷途,离开信仰,用许多痛苦把自己刺得遍体鳞伤”。(提摩太前书610

值得注意的是,保罗就富有的人提出劝告说:“你要吩咐在目前的制度中富有的人,不要心高气傲,也不要指望无定的财富,却要指望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上帝。”(提摩太前书617

保罗的话显示,财富很容易叫人骄傲自大。有钱人也很容易误以金钱为保障,忘记了惟有倚赖上帝,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全。

2富有的基督徒“在善事上富足”,就能避开财富的陷阱。

要这样做,他们就得“慷慨大方,乐意施与”。(提摩太前书618)真基督徒现今最关注的,就是宣扬上帝王国的好消息。基督徒不论贫富,也可献出自己的资源,帮助人明白圣经。

慷慨施与的精神,使人对物质资财怀有正确的观点,也叫人跟耶和华上帝和耶稣基督更亲近,因为上帝和基督都喜欢那些乐意奉献的人。(马太福音2414;路加福音169;哥林多后书97

3,更为重要的事

上帝没有要求基督徒过穷困的生活,这是再明显不过的;但基督徒也不该“一心要发财”。(提摩太前书69

基督徒努力工作,只是为了谋生而已,不是为了追求奢华的生活。基于各地经济环境不同,还有种种其他因素,各人的际遇都不会一样,成果也会因人而异。(传道书116

基督徒不论家境如何,都要尽力“看清哪些事更为重要”。(腓立比书110)借着以属灵的事为重,基督徒“为未来稳妥地积成美好的根基,为的是抓紧真正的生命”。(提摩太前书619

【文选3

圣经中的五个财主

  圣经中的五个财主 在圣经里面,(zai4 sheng4 jing1 li3 mian4 _)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那就是物质财富不影响我们爱主,但因为物质财富的丰富影响了我们与主亲近,影响了我们生命成长,我们心中只有财富,那就成了愚蠢无知的人了。

  在这里我们来看圣经中描写的一些财主的故事,从中他们或许能悟出一些信息来。圣经中记载了五种财主:

  1、无知的财主(路1216-31)圣经记载上帝称他拆盖仓库的事情,称他为“无知”的财主是很有意义的。他的“无知”表象在:只知有家,不知有国。只知自私,不知公益。只知自己,不知别人。只知收藏,不知施舍。只知造屋,不知立德。只知眼前,不知将来。只知身体,不知灵魂。只知生前,不知死后。只知世界,不知天国。只知物质,不知上帝。只知今生,不知永生。从耶稣基督这个比喻来看,这个财主之所以被耶稣称之为“无知的人”就是他从来只为自己的肉体考虑吃喝穿,没有想到这样吃喝混下去的后果是什么样的?

  2、奢华的财主(路1619-31 这个财主每天奢华宴乐,挥挥霍霍过日子。他看见同胞在饥饿痛苦之中,竟不援手。他没有爱人之心。财主的罪乃是对世界的苦难和需要漠不关心,无动于衷。曾经有一位牧师说:并不因财主做了些什么而受罪,乃是因他不做什么而下地狱。这个财主的特点就是“每天奢华宴乐”,不会怜悯贫穷人,虽然物质财富已经到达“小康”,却不舍得施舍,“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箴1917拉撒路要得他桌上掉下来的零碎充饥,也没有得到,狗来舔他的疮。

  那么到审判的时候会怎样呢?从路加福音1622-31来看,拉撒路这样的要饭的进入了天堂,而这些财主掉入了地狱,这时候想着让拉撒路这样的贫穷人去怜悯他这样的财主:“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因为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请注重亚伯拉罕怎么说的,他说:“你该回想你生前享过的福,拉撒路也受过苦,如今他在这里得安慰,你倒受痛苦。”

神说

  3、忧愁(_you1 chou2)的财主(路1818-30 这个少年财主到耶稣面前寻求永生之道。主耶稣向他提出两点:一是变卖财产分给穷人。二是还要跟从耶稣。他听了,脸上变色,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很富足。一个以“财”为主,被“财”使唤,作“财”奴仆的人,何等可怜。马丁路德说:“人可以有金钱财物,但必须深勤治理,善作钱财的主人。”所以耶稣告诉门徒说:“财主进天国是难的。”有多难呢?“比骆驼穿过针的眼”还难!在耶路撒冷城有个城门叫针眼门,的确很窄。像这样的少年财主仍没有进天国,多么可怜!

  为什么这么多的财主不能进天国呢?圣经还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那就是“你的财宝在那里,你的心也在哪里”(太621)所以耶稣基督告诉我们,“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

  从这些事例来看,物质财富的引诱会使我们远离主。

  除了上面记载的三种财主外,圣经中还记载了下面两种跟从主的财主。

  4有福的财主(路191-10 财主撒该在耶利哥看见了耶稣当前,他的人生发生了180度的转变,痛改前非,欢欢喜喜接受主的救恩。撒该的改变乃是罪人变义人,忧愁变喜乐,以财为中央变以主为中央,黑暗之子变为光明之子。撒该多么有福。

  5、爱主的财主(路2350-56 亚利马太的约瑟是个富有钱财、品识兼优,为人虔诚的财主,圣经告诉我们他是个“素常盼望神国的人”。当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时候,他不怕艰危,去见彼拉多要求主的身体,安放在自己的新坟墓里,他掌握时机,尽己所能爱主。他的爱心多么宝贵。

  从上面这五种财主来看,拥有财富并不影响我们进入神的国,要害是不把财宝看得过重,看得超过主。

  圣经不反对信徒拥有财物,亚伯拉罕的“金银牲畜极多”是圣经中的第一个大富翁,被称为“信心之父”,与主的关系非常近,被耶和华成为“我们的朋友”。义人约伯也是著名的富有者(伯4212),与主也保持着亲密的关系。现代人崇尚“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却万万不能”的理论,而现实是“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我们作为神的儿女,在拥有财物之后,必须注重为神合理支配和使用,不可腐化陡沅,不可铺张浪费,因为我们都是上帝的管家。

  主耶稣告诉我们说:“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路1215)在马太福音1626还告诉我们说:“人若赚得全世界(hai gao su wo men shuo __ren ruo zhuan de quan shi jie),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

【文选4

财主怎样才能进天国?

经文: 308-9,提前66-9,可1021-31

   (提后41-2)保罗说“我在神面前,并在将来审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稣面前,凭着他的显现和他的国度嘱咐你,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我们蒙神恩召、作神仆人的,不仅要凡事谨慎、忍受苦难、作传道的工夫,尽我们的职份,又要善于因时、因地、因事制宜,因人施教、借着圣灵帮助,收到十分好的功效,将荣耀归于神!

教会在传福音的过程中,向有钱人传福音最难,要有钱人接受福音,撇下所有的彻底地跟随耶稣就更难了,耶稣说过,“有钱的人进神的国是何等的难哪!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路1824-25)。这是不是说天国的大门是向有钱人关闭了,在天国的筵席上,就没有财主得救了,耶稣说不是这样的。耶稣说“在人所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因为主的救恩浩大无疆,世世代代永无穷尽!但是,有一个属灵的原则,就是“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弗28)。财主进天国,也不能有任何例外,神爱世人是要叫一切信他的人,不致灭亡,反得永生!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

主耶稣曾在三类有钱人中传福音,做工作,生活过;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 责备、警戒、劝勉”他们。

   第一类财主:为富不仁者

(见路1619-31)主耶稣在这里所讲的是一个为富不仁的财主,俗话说,“人无横财不富,马无野草不肥”。试看世间有几个人光凭个人劳动剩余价值的积累发财、发大财的!当时在奴隶社会里,耶稣见到的这个财主,“穿着紫色袍和细麻布衣,天天奢华、宴乐”,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不就是从压榨剥削奴隶们的血汗来的么!一个贫病交困的叫花子拉撒路却只能指望拿他咬过剩下的骨头渣子充饥,而身旁还有一些贪婪的狗类与他争食,舔他身上的疮,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类人,眼光短浅,眼前只管满足今世需要,不顾来生入地狱还是上天堂,“他们的结局就是沉沦,他们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他们以自己的羞辱为荣耀,专以地上的事为念”。(腓319)。他们正是诗篇所指责的那种恶人,(诗361-3)说“恶人在他心里说,‘我心里不怕神’,他自夸自媚,以为他的罪孳终不显露,不被恨恶,他口中的言语尽是罪孳诡诈,他与智慧善行已经断绝。”又(诗1417)说:“愚顽人心里说‘没有神’”。当这个为富不仁的财主在今世享受够了一切,然后寿终正寝,并且埋葬了,而他的灵魂却落在一个极为悲惨的境地,永远受着地狱之火的煎熬,虽然这时他悔悟了,但已悔之晚矣!而生前常在他门前讨饭的拉撒路,死后却被天使带上天堂,坐在亚伯拉罕的怀里享受安息!天堂与地狱之间虽能遥遥相望,却存在着天壤之别,双方绝对无法相比啊!

   (太1616)主耶稣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

   第二类财主:爱财如命者

   (见可1017-31)主耶稣在这里所见到的,是一个爱财如命的财主,(据:《福音合参》)一个富有的青年官员,还是一个遵守律法的犹太教徒,并有寻求永生的愿望,所以“耶稣看着他,就爱他,对他说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可1021),“他听了这话,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可1022)。关于这个财主以后的结局如何,圣经不见交代,看来他遇到的困难很大,因为他持有很大一笔财产,他宁可以放弃永生为代价,赔上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放弃手头上这大一笔财富,所以就十分忧愁、失望地离开耶稣走了,丧失了得救的良机!耶稣望其背影不胜感叹地说,“依靠钱财的人进天国是何等的难哪!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可1024-25)。

   主耶稣在登山宝训中,论天上的财宝时曾说过:

619-21)“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又说,(太624)“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又不能事奉神,又事奉玛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

  这个财主充分暴露了他爱财如命的本性,玛门成了他心中顽固崇拜的偶像,这样的人,怎能甘心乐意和真心诚意的跟从耶稣呢?(提前610)说,“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剌透了”。

   ‘玛门’译成中文就是财利和钱财的意思,‘钱币’可以用金属铸成或用纸张印成,以代表财产的价值,是市场金融流通和经济运作的主要和重要工具,圣经称其为‘无定的钱财’。(提前617-19)保罗告诉提摩太说“你要嘱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依靠无定的钱财,只要依靠那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神,又要嘱咐他们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预备将来,叫他们持定那真正的生命”。

   主耶稣教训我们,“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是什么意思呢?

   第一个意思是劝勉人们靠着神赐给的恩典,利用多余的钱财,广行善事,多做好事,甘心施舍,助人为乐,荣神益人,为己“积德”,就是将你的财宝积攒在天上,那里是最保险的地方,因为在那里,既无虫子,也不能朽坏,又没有盗贼,在天父的身边,是最理想,最安全的地方。(启:213-4)“我听见有大声音从宝座出来说,‘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住,他们要做他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的神,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路169)主耶稣说,“我又告诉你们,要借着那不义的钱财去交朋友,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存的帐幕里去”。

   第二个意思是劝勉人们要有知足的心,知足者常乐。(箴308-9)“求你使虚假和谎言远离我,使我也不贫穷,也不富足,赐给我需要的饮食,恐怕我饱足不认你,说,耶和华是谁呢?又恐怕我贫穷就偷窃,以致亵渎神的名!”(提前66-9)“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俗话说,“衣食足而后知荣辱”,(弗428)说“总要劳力,亲手作正经事,就可有余,分给那缺少的人”。正是为了谨守遵行神的旨意和圣经的教训,叫荣耀归与神!

   第三个意思是劝勉人们应将一切身外之物全部舍弃,并将己归耶和华为圣,这就是“去变卖你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你还要来跟从我”。(罗121)“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

   在当前经济危机遍及全球的时候,“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现象,时有所闻,因贪财而坑害他人者有之,因受他人坑害者有之,例如,2009318《楚天都市报》国际新闻栏目中刊登的一则新闻说:“世纪巨骗,麦道夫面临150年徒刑,涉案金额648亿美元,罚款金额最高达1700亿美元。”令人触目惊心!据知,因受麦道夫诈骗案所害,蒙受巨额损失之一的65岁的知名法国基金经理蒂里?法拉维莱切特,已于20081223选择在纽约的办公室割腕自杀了。(引自佛教网:在金融危机下,全球多名富豪自杀)。贪财实乃万恶之根,不义之财实在要不得,事奉上帝,不能事奉玛门阿!

   第三类财主:开明者的抉择

   (见路191-10),主耶稣在这里所见到的是一个十分开明的财主,当时的税吏(官)是为罗马统治服务的,一般是用巧取豪夺、压榨剥削、渔肉百姓而致富的贪官污吏之流,如同娼妓一般被视为罪人。但是这个税吏撒该在圣灵感动之下,早已十分仰慕耶稣圣名,只是仅知其名,未见其人,急于想亲眼“看看耶稣是怎样的人,只因人多,他自己的身量又矮,所以不得看见”,他就爬到前面桑树上,力求一见,因为百闻不如一见,正如(伯424-6)“求你听我,我要说话,我问你,求你指示我,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忏悔”。当耶稣经过那里时,抬头就看到撒该蹲在树上,就用温和的口吻呼招说,“撒该,快下来,我今天必住在你家里,”于是他就急忙下来,欢欢喜喜地接待了耶稣,主这种亲切的态度使他和主的心灵拉得更近了,二人真是一见如故,如同老朋友那般亲热,也证明撒该确是一位开明的财主,乐意接纳耶稣到他家同住,作他一家之主。接下来他又当众向主承认自己的罪孳,和履行律法的条件,“撒该站着对主说,‘主阿!我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我若讹诈了谁,就还他四倍。’”(参,出221;撒下125-6)。耶稣说,“今天救恩到了这家,因为他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

   结论:中国有句话形容古蜀道难行,“难如上青天”。

   耶稣说,“有钱人进天国是何等的难阿,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天国还容易呢”。同时耶稣又说,“在人所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以上三类财主之中有为富不仁者、有爱财如命者、还有开明财主如撒该者,却蒙神格外开恩,得到了所赐的洪福。主耶稣说,“今天救恩到了这家”。不光指救恩临到一人(撒该)身上,乃是到了撒该全家,这家是指他一人得救,全家蒙恩的意思。

  教会过去和现在有许多事例说明,一人信主,往往泽及全家、全族、全体最终归主,全都得救,(约1224)耶稣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若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从以上三类有钱人身上看到和想到,财主进天国似乎很难,“难如上青天”,而又极易,“易如反掌”。其关键在于三条:第一条,要认罪悔改,相信耶稣;第二条,要甘心乐意,撇下所有(就是尽力以爱心施舍救济穷人且不求任何人的回报,而将你的财宝“积攒在天上”!);第三条,要真心诚意,跟随主走。这三类人各有自己的抉择,也各有自己的结局:为富不仁者,在地狱里深表忏悔,却悔之晚矣!爱财如命者,因为自己错失良机,以致前途未卜,而惶惶不可终日;唯这开明的财主撒该,因全家蒙恩,主与同居,则皆大欢喜!

我也说两句
游客于2013/6/10 9:35:09写道:
天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一个罪人想进天国太难了!因为天国不要罪人,那么一个该死该灭亡该下地狱的罪人如何可以进得了天国呢?!我可以本着圣经告诉你!因为圣经写的很清楚,只是人受撒旦蒙蔽,看不清楚神的心意,只是在外表上信神,不在信心里信神!联系:qq:307 450 577.请加我!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域名解读 | 友情链接 | 写作指南 | 高级会员
基于 E-file 技术构建